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喬金亮:用工荒凸顯農民工供給拐點來臨

[ 作者:喬金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15 錄入:王惠敏 ]

如今的農民工荒伴隨著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大潮,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普工荒反映農民工供給總量的有限性,技工荒反映技能人才的短缺性。總體看,農民工荒不僅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體現,也是農村勞動力由單向輸出向雙向流動轉變的結果。無論農民工是在大中城市還是就近在縣域就業,都要關心農民工權益

近日,全國五大農民工輸出地之一的安徽阜陽同時啟動上百場招聘會,向本地26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發出“強力召喚”。而輸入地福建廈門出臺政策,節后返廈務工人員可申領50至300元不等的交通補助。“打工不用去遠方,回鄉創業惠鄉鄰。”不少地方掀起了對返鄉人員的“爭奪戰”。筆者認為,農民工供給正面臨拐點,農民工已不再是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與農民工荒融合、呼應,成為今后相當長階段我國勞動力供給的一大特征。

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一直是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比較優勢,進城的農民工充當著廉價勞動力的角色,豐富的勞動力供給使其工資維持在較低水平。“農民工潮”成為這一階段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流動的寫照。2004年起,東南沿海地區發生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農民工荒,并持續出現和擴大,而從去年以來還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昔日東南飛,如今鳳還巢。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因就業機會減少而被動返鄉,也不同于之前以技工荒為主的農民工荒,如今的農民工荒伴隨著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大潮,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普工荒反映農民工供給總量的有限性,技工荒反映技能人才的短缺性。總體看,農民工荒不僅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體現,也是農村勞動力由單向輸出向雙向流動轉變的結果。

農民工是社會財富的重要創造者。在經濟轉型升級和農村勞動力變化的情況下,不能把時下的農民工荒理解為消極的經濟事件。從第一代農民工到今天的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理解和依賴也有所變化。更多農民工懷揣夢想,不僅有物質追求,還希望實現個人價值。就近就業、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不僅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勞動者,還是民營經濟發展的草根力量,對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意義重大。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東部沿海大城市的就業“拉力”減弱。一些地方農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成本高,加之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農民工市民化待遇存在瓶頸。一些用工單位就業機會日趨飽和,用工環境差,工資待遇低。從這個角度來看,農民工荒會倒逼產業升級和用工制度的完善。

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環境的改善,縣域經濟實力的增強。隨著產業轉移加快,縣域城鎮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互聯網又增添了后發優勢,可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開闊了眼界的農民工可以就近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

農民工爭奪戰背后還有鄉土情結。“田園將蕪胡不歸?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一種情感的維系,讓不少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工回歸,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讓這片故土重煥生機,可以就近照顧家庭,緩解農村留守問題。過去,農民工“一人進城打工、致富一家”,對于社會的效應,被業界稱為“做加法”。而今,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帶動一方”,則成為“做乘法”。

無論農民工是在大中城市還是就近在縣域就業,都要關心農民工權益,讓其在城鄉間、在大中小城市間、在省內外充分合理流動,讓有能力和意愿的農民工在適宜的地方樂業安居。如果說以前大量企業的利潤是建立在廉價使用農民工的基礎之上,如今企業就要改善就業環境,增加職工福利,學會向農民工讓利;而城市則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通過日趨公正的制度環境和更親切的人文關懷,提高對農民工的吸引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台湾久久三级日本三级少妇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国产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乱码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