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用文化扶起“脫貧大志”

[ 作者:田小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401 更新時間:2018-01-12 錄入:吳玲香 ]

“從去年開始,我們每天都會收到贈閱的《新華每日電訊》,今年還增加了《半月談》。平時我們也會組織一些黨員和村民座談交流。包括學習黨的文件,學習十九大的精神。這些權威、主流的報刊對我們的幫助很大”。(1月10日 新華每日電訊)

所謂文化扶貧,是指從文化和精神層面幫助貧困群眾,從而提高個人素質,盡快擺脫貧困。文化扶貧與產業扶貧、旅游扶貧一樣,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貧困群眾擺脫貧窮狀態。而文化扶貧卻又區別于物質層面的扶貧,其目的是為了真正扶起“脫貧大志”。

扶貧不僅要扶物質,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在在很多人眼里,扶貧主要是從經濟層面上進行扶助,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和文化扶助。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個思想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人,是很難真正樹立脫貧大志的,思想上的落后,便注定了經濟層面和物質層面的落后,又何談扶貧成效呢?

很多地方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后,非常注重從精神層面和文化層面進行扶助。諸如,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山塘鎮西尾村,村委會的報刊架上整齊地擺放著《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南方日報》和《半月談》等報紙雜志,不時有村民進來翻閱。只有多學習,多了解外面的世界,知曉國家的大政方針,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才能夠樹立起“脫貧大志”。

有些地方的扶貧干部總是抱怨:現在的扶貧工作不好開展,就在于一些貧困群眾,“好手好腳”,國家給政策,政府給資金,給項目,給工作,然而,部分貧困群眾卻根本視而不見,等著政府在來救助,坐等上門,等著現在當低保戶,以后當五保戶。實際上,這樣的抱怨不無道理,其根源就在于這些貧困群眾視野太狹窄,沒有文化,缺乏“脫貧大志”。

要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大志,還需要各地扶貧干部積極行動起來,從文化扶貧入手,讓貧困群眾多學習,及時了解國家的大事,以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學習中感受到差距,在討論中明晰發展思路。以此,才能夠激活致富愿望,避免出現“等靠要”思想。擁有“脫貧大志”后,方能夠真正擺脫貧困面貌。

(作者單位: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久久免费视频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