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文化扶貧”貴在接地氣

[ 作者:汪春陽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30 錄入:吳玲香 ]

7月19日,由河南省慈善總會、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扶貧辦聯合發起,大象融煤·猛犸新聞、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學生志愿者聯合會·聚沙公益協會承辦的文化精準扶貧“百千萬行動”公益捐助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東方金報8月26日)

當看電影成為城市居民日常文化活動時,在大山深處,還有不少群眾一生未進過影院;當iPad成為一些城市孩子玩具的時候,在邊遠地區的農村,還有一些孩子在為無書可讀而發愁。公共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像一條巨大的鴻溝,橫亙在城市和鄉村、東部和西部之間。“治貧”必先“治愚”,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文化扶貧關鍵要“接地氣”。

貼近老百姓生活,才能走進百姓心里。文化扶貧的主要對象是基層群眾,由于他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對文化的需求也應有所區別。搞清楚百姓需求什么,按照需求進行精準投入,提供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才能對百姓有吸引力,百姓才會主動接觸文化,深入進去獲取營養,才能真正解百姓文化饑渴,讓百姓獲得實惠。比如據相關報道,在浙江、安徽等地方,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倡導“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講實用”原則,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體現務實精神,真正著眼于讓農民享受到公共文化福利,在實用、管好、出實效下功夫,受到群眾一致認可。

然而,有些地方“文化扶貧”還存在一些誤區。有的慌不擇路,急功近利,盲目蠻干,搞大拆大建,甚至一面拆掉古村落,一面搞復古風格的現代建筑。只建個空架子,缺乏內在的文化產品,讓文化樂園樂不起來。有的不問需求,不看對象,只管投入建設,不管使用運轉;只求經濟利益,不講社會效益。有的文化活動開展不深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取得一些短期效果之后,就再難發現群眾生活狀態的根本性變化。還有的對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偏遠貧困地區群眾送電腦,對習慣于網上和手機看電影的地方搞電影下鄉······這些本質上都是形式主義、面子工程思維在作怪,民眾意見很大。

所謂“小康社會”,不僅是物質上的小康,也是文化上的小康。“文化扶貧”工作容易產生的問題是“虛”和“空”。為此我們一定要辦實事、求實效,做到“虛功實做”“實事實辦”。比如樹立精品意識,用優秀的各類文藝作品去滿足貧困地區的文化需求。大力發掘有著廣泛的審美基礎和需求的傳統文學、戲劇、曲藝、電影等經典文藝作品中的精華成分,結合時代需求,將它們制成適合傳播的文化產品,把經典與公眾分享······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讓我們用文化去“耕種”貧瘠的土地,用文化去“教化”國民,提高素質,不斷煥發基層尤其是農村公共文化生機與活力。相信隨著“十三五”規劃的推進,貧困地區的民眾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能夠“獲得感”十足,并與全國人民牽手一起奔小康。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