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鄉團聚,三五親友打牌娛樂,放松休閑本無可厚非。但是,一旦娛樂變成了賭博,出現“一年積蓄、一夜輸光”等現象,這不僅破壞了鄉風文明,也觸犯了法律。今年春節前夕,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委、公安部印發《關于集中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在春節前后集中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將操縱、經營“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黑惡勢力作為重點打擊對象。(《中國新聞網》1月12日)
每逢春節,很多地方群眾已經沉浸在“火爆”的賭博當中,春節過得也越來越沒有“年味”,一些低俗的“黃賭毒”內容更是在鄉間悄然滋生。這表面上是解悶、娛樂,實際上是我們曾經的一些傳統文化在流失,這一點值得我們警惕。
年要有“年味”,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前節日中的一些猜燈謎、填詩詞、一起和家人看看“春晚”、嘮嘮家常等傳統項目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麻將、撲克等具有賭博性質的活動。“朝錢看,朝厚看”成了某些人的口頭禪,聽起來像調侃,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不自信,對傳統節日項目的遺忘。
為避免我們的傳統文明流失,讓此類“火爆”的農村賭博沒有“市場”,光靠制度的強制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徹底“根治”這種賭博“亞文化”,將“火爆”的賭博扼殺在萌芽,我們首先要分析為什么那么多群眾“癡迷”于賭博,這類“節日”活動又是如何“火起來”的。其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傳統文化沒有吸引力,社會營造出的健康文化氛圍不夠濃厚。
一方面,我們要不斷豐富傳統文化。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里面有取之不盡的文化能量,我們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群眾去感知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同時營造出較強的文化氛圍,接觸它、欣賞它、喜歡它;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我們要借助當前先進的技術手段、先進理念,取長補短、揚長避短,通過創新傳統文明的普及方式,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前的社會現狀融合在一起。
再者,文明要深刻的意識到“制度的強制不如利益的誘導。”通過下發《關于集中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的通知》形式大于內容,畢竟在實際操作中,這類活動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操作性不強。一來,如何判斷賭博和娛樂的界限并不容易,這也給辦案人員帶來疑問,甚至存在“濫用權力”的可能;二來,通過無現金支付的方式很多,尋找賭博的證據不容易。因此,不斷提升當前群眾的文化意識,豐富鄉村文化內容和方式,引導群眾參與有意義、有興趣的節日活動,對整治“火爆”的鄉村賭博,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作者單位:成都市錦江區水井坊街道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