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我們希望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大村莊,人口幾千人,道路寬敞,綠樹成蔭、獨門別院,屋后一片小菜園,公共服務一應俱全,村莊有創業園區,園區土地不是什么國有土地,而是村民能租賃創業的集體土地。
土地:我們人均農地30畝,集體土地希望確權不確地,不分什么林地草地旱地水地,政府補貼一些,村民自籌一些資金將村所有土地按規劃進行土地平整,修建道路、供電、建設水利設施……。該綠化就綠化,該建公園就建公園,修建體育設施,居住小區。創業園區土地及種植土地采取有償租賃,租金按糧食產出的10~20%(100元/畝較合適),想農業創業向村集體租賃土地交納租金,想外出務工每人每年到村集體領取租金及分紅。想務農馬上可以租到大片集中的土地,解決農業低效拋荒沒產出,不想干交還土地給村委會,使農業快速進入現代化。
養老和小孩上學:村里利用租金與園區收益修建養老產業并且向城市老人開放,建小孩托管所,使老人老有所養、小孩有所教,年青人放心出去務工。
村治理:自茬發表施政演講,村民投票,村委會三年一選舉,最多連任二屆,村委會創辦管理村集體企業及土地,能發展經濟的上不能發展經濟的下,成立村民監督小組防止腐敗發生。個人創業、集體創業和城市資本投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
休閑產業:發展農村養老產業并接收城市老人養老,修建房屋別墅租賃產業向城市戶口長期與短期出租、住宿、休閑、就地消化農產品。
(作者系衡南縣松江鎮農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