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新年氣氛意猶未盡,上班族已經回到城市,開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現的“用工荒”,卻使許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不可或缺。(2月16日 新華社)
節后一上班,很多人便開始抱怨與吐槽,不是發泄對工作的不滿,而是訴說生活的不便:早起出門買個早點,卻發現找不到地方買;在家看電視不想出門叫個外賣,卻發現送外賣的店家寥寥無幾;嫌家里臟兮兮想找個鐘點工打理一下,似乎也成了難事……
似乎也只有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才會想起那些不起眼但又不可或缺的職業,因為他們的空崗,給城市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煩惱。但這樣短期的關注,對外來務工人員而言,是遠遠不夠的,而其帶給公眾生活的不便,也會循環往復。
發生這樣的現象,其實在情理之中。畢竟,權利與責任是對應的,享有多大的權利便承擔多大的責任。對于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而言,他們的權利是逼仄的,那么談他們的責任則是奢侈的,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像白領、公務員等群體一樣,假期一結束就回來上班,因為他們并不像白領、公務員等群體一樣,享受到足夠多的權利。
這就是說,“用工荒”的本質問題,說到底還是“權利荒”的問題。從我們周圍就不難發現,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上班,雖然工資不一定比白領、公務員低,但沒有必要的五險一金,也沒有足夠的休息休假權。
對于節后城市的“用工荒”,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不斷“返程”,很可能得到緩解,但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對政府部門而言,應將“用工荒”作為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契機和動力,改革稅收制度、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使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和市民基本同等的待遇,也就是賦予外來務工人員更多的權利。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一環路南段139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