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一個朋友問家鄉的特色產品板棗要怎么賣才好?
筆者也是第一次聽到板棗,這種產品可能在當地及周邊比較有名氣,但就大范圍來講,說到棗子一般都會想到新疆的。
這樣的情況就讓家鄉的一些特色產品陷入了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拿上網來賣吧,可能忙活大半天,并不一定有人買,但不拿來賣,又總覺得就這么放棄太可惜了。
估計很多地方都有這樣問題,誰家鄉沒有個特色產品呢?
但特來特去,好像也只是在本地轉來轉去,沒有一個像樣的品牌出來,為啥?不說多了,不要說那種沒有大老板來投資的話,也不要說當地政府沒能奈。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家鄉留不住人才來做這個事。
人家大老板有那么多賺錢的機會,為何要來投資呢?至于當地政府,有能奈的官員都被調走了,誰還守在小地方?守著的,基本上都守著自己口袋的。
沒有人才來做這個事,再好的產品估計也得爛掉。
不過,現在不同了,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出來了,這其中也有許多人在想怎么賣家鄉的特產,怎么為家鄉出力?
畢竟,互聯網時代,要做出點成績來,比以前要容易很多了。很多網絡上的品牌旗艦店,也就是幾個人在做,但生意照樣做得紅紅火火,以至于別人還以為這個公司有多大呢。
互聯網時代講究的就是輕資產,低成本運作。
互聯網以前,打造一個知名品牌,可能需要10年,但現在,打造一個知名品牌,可能只需要10個月。
為啥?因為以前的信息傳播速度太慢了,要讓消費者知道一個品牌,那是需要大量努力的。但現在不同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太快了,一個品牌要紅,那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可以辦到的事。
那么,這樣說來,在這個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要賣點家鄉特產,其實是非常容易的。常規的方法如下:
一般來說,就是先做品牌,后賣貨。
比如,賣茶葉,假如你的家鄉有茶葉,并且是黑茶,當然,假定是其他任何茶都可以的。
首先要做就是,把茶種打造出來。比如,過年不喝茶,喝茶就喝XX茶。通過一系列的運作,讓廣大消費者先接受這個茶。因為可能比較小眾,大家對這個產品都非常陌生。
比如那位想要賣板棗的朋友,因為這個板棗可能比較小范圍,所以先要把板棗宣傳出來。
為什么要消費者先接受這個茶呢?廣大消費者可能知道鐵觀音,龍井這些茶,并不知道這個黑茶。其實這個工作,一般是當地政府做的,不過有些地方不行,只好企業來做了。當年安化當地政府就對安化黑茶做了非常好的宣傳。
比如你賣的是黑茶,就讓廣大消費者先接受這個黑茶,看到這個黑茶有如此功效,都動心想買。
其次,就把自己的品牌亮出來。買黑茶就買XX,正宗的黑茶。
最后自然而然的就賣貨了。
當然,以上兩步也可以同時進行的。做到黑茶就是你這個品牌,你這個品牌就是黑茶。
當年的王老吉基本上就是如此運作出來的。不過,王老吉基本上是同步操作的,同步有個好處,那就是把品牌等同于這個產品了。比如,以前,王老吉就是涼茶,涼茶就是王老吉。
先說到這,以上說的是常規的方法。運營是個復雜的過程,特別是一個品牌要運營出來,更要下番大功夫,不要以為照那樣做了就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麻辣電商(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