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實問題線索43.2萬條,涉及違規資金6.02億元;全省共查出不符合政策規定領取補助的人數317406人,涉及黨員干部59209人……今年4月至8月,湖北省紀委組織全省運用大數據對2014年至2015年退耕還林、農村低保、農村危房改造等8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查處了一批虛報冒領問題。(11月2日《經濟參考報》)
隨著中央對“三農”越發重視,各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本來對于廣大的農村老百姓來說,是莫大的福利。但不少地方在反腐肅紀和媒體的跟蹤調查中發現,一些惠民政策在落實過程中走了樣、變了質,本是群眾的福利卻最后到了“蒼蠅”“蚊貪”的口袋里,惠民資金緣何成了“唐僧肉”?
本是屬于群眾的惠民資金又是如何莫名其妙的流失并到了一些村干部的口袋的?基層的事,很大程度上要靠基層的監管、基層干部的政治自覺和村民的監督。但現實中,這幾樣都難以實現理想的狀態。首先是一些基層干部的政治自覺性不敢恭維,其次不少地方村民的監督意識根本沒有培養起來,最關鍵的是基層的監管機制因為操作上的難度、力量上的不足、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很難發揮效力。調查中發現,一些村干部結成利益同盟,達成“撈錢共識”,合伙偽造、篡改資料,虛報、申領補助資金,將長期外出無法聯系人員、已故人員或本人家庭成員名義上演“無中生有”的套取騙取國家補助的戲法,無不讓紀檢干部瞠目結舌。
可以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結成“撈錢共識”,上演套錢戲法,儼然是目無法紀,視當地紀委和群眾利益為無物,緣何就沒有群眾站出來舉報?緣何村委會的監督機制沒有產生監督制約的作用?緣何當地紀委沒有及時察覺并采取制止、查辦等手段?縱然還有一千個為什么,都是事后諸葛亮。預防腐敗和不正之風,關鍵是在事前的預防監督上,一旦等到腐敗萌牙形成氣候蔓延到一定范圍,即使立即采取嚴厲舉報懲治,其負面的影響已經造成,對黨的肌體的傷害已不可避免,由茲造成的國家資金和人民利益的損失也難全部挽回。
村干部變戲法套錢是誰給搭的戲臺?光天化日之下,頭上懸著三尺法紀利劍,也敢吞食貪占群眾的合法利益,黨性何在?政治底線何在?雖然一些村干部套錢的戲法破綻百出,但沒有受到及時的制止,也沒有敢站出來揭穿這些騙人的伎倆,無疑更讓人擔憂。究竟是誰在縱容這些村干部肆無忌憚的騙取惠民資金?又是誰在一唱一和,給村干部變戲法套錢搭戲臺子?單單靠一小撮村干部偽造申報材料就能騙取國家補助資金?難道相關的審核、審計、監督人員都是木偶、白癡不成? 不管誰唱紅臉,誰唱拍臉,最后受害的還是群眾。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監督機制是健全的,相關的審核、審查、審計機制是正常運轉的,即使一小撮“蒼蠅”再如何猖獗,也怕是套取不到一分一厘的國家補助?這絕非只是個別基層干部黨性不修、群眾利益觀缺失、法紀意識薄弱、見錢眼開、見利忘義、政治素養太差、嚴重的失職瀆職的問題,而是惠民資金在下拔、審核、審計、入賬、公示、使用等諸多環節不公開、不透明,形成了可以滋生腐敗的模糊地帶,而事后的懲治又形式大于內容,無法殺一儆百、產生“不敢”、制止的廉政效應。
作者單位: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