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和擔當,也是每一位黨員干部責任所在。
扶貧工作的主戰場在農村,無疑是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在基層扶貧就意味著選擇讓自己更快地成長。毛主席曾說過,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許多革命同志大都是從基層摸爬滾打、一步一步腳印走出來的,最后書寫了綺麗的人生,實現自身的價值。對于扶貧干部而言,在基層農村鍛煉,正是成就事業的最佳時候。
脫貧攻堅的地方往往集中在老少邊窮山區,交通不便,條件異常艱苦。特別是越往后走越是骨頭難啃、攻營拔寨乏力、各種矛盾問題疊加、干事做事激情消減等新問題,甚至還會遇到親人不支持、群眾不理解,也可能會在項目、產業、資金等方面遇到難題。因而要做好現階段工作并非易事,也是考驗的關鍵時刻。要想有農村的廣闊天地有所作為,就得踏踏實實干事創業,聚精會神為民謀福。
成事在榜樣。焦裕祿同志那時物質條件非常艱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決心,再苦再累也能看到希望,把精神的力量變成前進的動力。谷文昌任縣委書記10年間制風沙、戰干旱,開水源,發展經濟,在當地就形成“先祭谷公,再祭祖宗”的習俗,先進就是一面鏡子引領著后來人為之奮斗的動力。
很多的扶貧干部,做事有沖勁、有激情,這是好處、是優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扶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遇事久之就變成了急躁、不穩,好高騖遠。所以,此時的扶貧干部需要時刻讓自己的心態“冷靜下來”,給自己的激情“降降溫”,把自己心思真正融入到工作中。若是遇到困難時不思解決,沉不下心、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那結果肯定是半途而廢、辦不成事,群眾會把我們的干部“看白了”。只有端正心態、工作在狀態,平心靜氣的做好每一項工作,不做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氣球干部”,才能夠融入基層,扎根基層,讓青春在扶貧崗位上綻放。
情到深處,志比鋼堅。扶貧干部就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要脫下西裝換農裝,脫下皮鞋換布鞋,摘下官帽戴草帽,深入到田間地頭,走訪到百姓家中,坐坐百姓的熱炕頭,聽聽群眾的心里話,將黨的政策說給群眾聽,將黨的關懷播散到每位群眾心中。
要深入聯系實際,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落實貧困戶有能力經營的產業項目,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貧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精準施策,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努力探索構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貧困群眾產業增收大提升。
扶貧干部不但要“授魚”而且要“授漁”,增加自身造血功能,要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堅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變落后面貌。加大貧困群眾教育培訓力度和轉移輸出力度,幫助貧困群眾成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農民,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實現貧困群眾致富本領大增強。
化繭成蝶舞翩翩,廣闊天地大有為。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幸福大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