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扶貧,靠誰來“扶”?

[ 作者:李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8 錄入:7 ]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認為,對貧困要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它不是一天兩天產生的,扶貧也不是一代兩代人的問題,是長期問題。由于致貧因素太多,中國扶貧難度相當大,沒有簡單的辦法、一條措施就能脫貧。(新華網)

在中國,作為扶貧機制創新的重要舉措,已有43萬干部被選派到貧困地區進行駐村幫扶。他們面臨的問題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因為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那樣貧困的經歷,在面對貧困地區存在的問題,難以找到能夠迅速解決的辦法。

貧困的地區不同于災區,災區大家捐資捐物就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是貧困是不能簡單的依靠捐贈就能夠消除的,貧困地區的貧窮有時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捐贈的物資一旦被消耗殆盡,當地居民就又會陷入窘境。干部們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貧困地區萬事都艱難。暫且不說當地的科教文衛事業,吃飽穿暖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每個貧困地區的情況多少不一樣。因此,貧困地區的干部應該深入貧困地區考察,而不是走過場。詳細的了解當地的情況,存在的問題,致貧的原因,才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多干部表示扶貧缺乏資金,進而不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有資金固然是好事,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資金再多也畢竟是有限的。激活貧困地區資源要素市場,發展旅游、原材料加工等。也許對貧困地區更有幫助。

有了好的項目和辦法,也一定要向當地居民耐心宣傳。脫貧并不是光靠干部干著急就能解決的,也需要當地居民的積極配合。因此駐幫隊伍應該與當地群眾打好關系,以簡單明了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辦法,讓居民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來擺脫貧困。而不會產生“窮慣了,生活就這樣了”的消極心態,或者只是愿意接受資助而不愿意接受改變。

現在互聯網產業很發達,甘肅將“互聯網”與扶貧開發對接,讓貧困地區駛入“互聯網”的快車道,通過網絡銷售當地因為交通不便而銷路不暢的土特產有了全新的銷售渠道。對于貧困地區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發展。同時也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

互聯網也是一個廣闊的宣傳平臺。可以通過網絡的宣傳,讓更多的群眾了解貧困地區的現狀。進而愿意支持當地的產業。或者是愿意對當地進行資助,以及去當地任志愿者愿意為當地的教育及醫療事業等做出貢獻。

要扶貧,要真正的消除貧困,還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富帶動后富。有更多的人愿意對貧困地區伸出幫扶之手,在扶貧的道路上我國一定能夠攻堅克難,啃下這塊兒硬骨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宅男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2019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