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但這不等于說讓干部干得熱火朝天,貧困戶在家坐著拿錢。(1月9日,新華網)
怎么樣叫做脫貧?筆者認為這不單單是收入要達到什么標準,或者在吃穿、醫療、教育、衛生、住房方面有所保障,更重要的是在達到脫貧的水準之后不致返貧,能實現脫貧戶的可持續發展,進而達到小康,甚至成為富裕群體。這樣我們才可以說這場攻堅戰我們是確確實實的勝利者。而這場戰役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各級黨委政府,更重要的是要這些貧困戶也得要參與進來,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出一份力。但是個別地方出現這種政府忙的不可開交,貧困戶只是在家里坐著拿錢的怪現象,就必須得讓我們對自身工作要進行反思了。
不得不說,脫貧戶之后能否實現靠自身可持續發展而不致返貧,不太容易出現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所以我們衡量脫貧成果,都是通過一些現有的、直觀的經濟數據,正因如此,個別政府為了業績漂亮,成果好看,把力就用在這些經濟數據上。自然,就會出現這種拿錢去脫貧的現象。確實,脫貧資金的使用也是我們脫貧工作的重要一環,但是這樣的使用方式就有待商榷了。這樣脫貧,一是反映出個別政府跟貧困戶溝通交流不足,沒有發動好貧困戶參與工作;二是將導致一些貧困戶對政策產生誤解,認為“脫貧=拿錢”,喪失主觀能動性,產生不思進取的惰性;三是只有漂亮的脫貧數據上報,缺乏實質性內涵,可能誤導接下來的政策布局。
首先我們的政府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者,自然當肩負起自身責任,強化責任落實;其次又要作為一個組織者,發動包含貧困戶在內的各方力量來做好脫貧工作。特別要注意的是,脫貧是涉及民生的大事,有問題就要實打實地解決,我們不光是要實現2020年的脫貧,我們還有更長、更寬廣的路要走,貧困戶靠著政策脫了貧,但是政策一旦發生變化就重回貧困,這樣的脫貧工作,根本談不上穩定,自然也沒有什么意義,報上來的脫貧數據也就只能糊弄人,維持下政府的臉面而已。
脫貧,這是今后許多工作開展的基礎,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的脫貧工作不是僅僅脫一時之貧,更是要將這些貧困戶帶上能自力更生、奮發上進的發展道路上來。
作者單位:綿陽市影響力廣告策劃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