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檢巡視的情況看,如今明目張膽越雷池的,少之又少了;但化大為小搞“微腐敗”的問題,仍不時發生。吃喝不去大酒店了,改去農家樂;公款報銷不搞大數額了,化作小發票;辦私事不再開公車了,變成私車加“公油”……如此等等。(人民網2017年5月10日)
隨著中央反腐的深入,各地高官紛紛落馬,被曝光的貪腐款項大都觸目驚心。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巨額貪腐的開始,或許就是某一天的那一包香煙、一瓶好酒、一點“心意”,拒腐防變的思想逐漸松懈,“微腐”的甜頭越嘗越多,貪婪的大門越敞越大,從“微腐”到“巨腐”,開啟貪婪大門的鑰匙便是認為法不責“小”的僥幸心態。
要以零容忍姿態面對“微腐敗”。我們一些基層干部,雖然權力小,但是花樣多。國家政策、辦事流程在他們手里,可緊可松,可多可少,嚴格按照“酒杯一端,政策放寬”“好處一到,流程全了”的工作態度辦事,認為一點小回扣、小好處,只要不違反大原則,把準大方向,就不礙事,就不叫貪,思想深處腐朽墮落。對于這類干部要堅決實行零容忍,蟻穴能毀堤、群蝗能毀田,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微腐敗”雖是小腐小貪,傷的卻是黨的執政根基,揮霍的是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因此反腐敗要防微杜漸,要將“法不責小”的僥幸心態徹底扼殺。
要以全方位手段懲治“微腐敗”。在基層,“微腐敗”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老百姓辦事,多少都會給辦事人員表示點“心意”,不然就是“不懂規矩”,原本合理的事,好像非得“打點打點”才能辦成。面對人民群眾身邊的這些“微腐敗”蒼蠅們,不僅要抓緊制度的籠子,通過完善各項監督機制、管控機制加以約束,更要樹立基層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底線意識,同時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監督的強大力量,鼓勵群眾在面對“吃、拿、卡、要”的病態辦事流程時,堅決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勇于向主管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維權。對于“微腐敗”,要以全方位手段懲治,將“慣性微腐”連根拔起。《人民的名義》中,陳老對李達康說了一句話:人民不相信政府這才是最可怕之處。莫讓“微腐敗”傷了老百姓對政府反腐工作的信任,更別讓“微腐敗”心態成為開啟貪婪大門的鑰匙。
作者單位:鹽亭縣委統戰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