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單元,是區域發展的基石。對于經濟欠發達的我省而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特別是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需要以壯大縣域經濟為支撐,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和持續增收能力、提升穩定脫貧的質量和效果。否則,真脫貧、脫真貧、拔窮根就難以實現,全面小康就沒有穩定的物質基礎。縣域經濟發展如何駛入“快車道”?對此,甘肅社會主義學院組織專家學者,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探討,現將部分專家學者觀點予以刊發,以期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有所啟示。
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現代電子商務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突破時空局限等優勢在整合信息資源、加強市場連接、激發市場活力、帶動物流發展、樹立地域品牌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作用,成為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勢力。
互聯網+非公經濟。非公經濟占比小是甘肅縣域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互聯網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不僅將加快信息網絡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培育發展,也能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要支持引導信息服務商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信息產品和服務,推廣面向中小企業的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應用,支持中小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發展核心業務,探索中小企業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互聯網+金融。縣域經濟因其資源稟賦單一、市場容量偏小因而長期缺乏投資吸引力,區域金融資源十分有限。縣域地區必須加快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信息的交流對接和資源共享,優化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加強信息安全、大數據儲存等的建設,加大縣域互聯網金融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充分利用縣域論壇、峰會等活動擴大互聯網金融企業與縣內特色產業對接,開展交流合作。
互聯網+農業。加快推進落實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寬帶村村通問題,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終端,加強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完善農村信息化業務平臺和服務中心,提高綜合網絡信息服務水平;同時建立農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覆蓋農業大數據采集、加工、存儲、處理、分析等全信息鏈。
此外,還應注重利用互聯網增加縣域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新型城鎮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服務化水平,這有利于縣域發展中的招商引資和人才吸引。總之,縣域經濟只有主動融入“互聯網+”模式,才能真正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系甘肅社會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甘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