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溆浦縣鄉賢陳黎明典型案例
陳黎明,男,1962年出生于湖南溆浦,當過伐木工,做過小工,當過兵,下過崗。1996年他帶著一幫下崗職工,創辦了大康牧業,打造了湖南省最大的生豬養殖及屠宰加工企業,懷化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2013年他卸任大康牧業董事長。2014年5月,陳黎明再創業,投資創辦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現為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湖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
一、基本情況
對于雪峰山,陳黎明有著特別深厚的情感,兒時的他在父親下放的統溪河穿巖山生活近十年。他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了解這里的山山水水及鄉親們的生活。
1979年他告別了生他養他的家鄉投戎重軍,1982年退伍,安置在外貿局工作。他始終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更不忘記自己是一名軍人,心系百姓,覺得自己的成功不在于事業做多大,而在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有多大。1996年,他與夏正奇等3位退役軍人東借西湊3萬元,養起了豬開始創業。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建立1000多個家庭豬場,100個生態養殖村,20多個生態養殖基地,成立大康牧業公司,生豬養殖規模達30萬頭,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公司先后為溆浦、辰溪、中方等縣12個鄉鎮的5000多農戶贈送種豬、仔豬等,價值500多萬元,加盟公司的農戶年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2012年,大康牧業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形成飼料生產、種豬擴繁、商品豬養殖、屠宰加工、區域貿易、物流配送等主業上漸次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公司市值達26億,總資產8.3億,成為湖南最大養豬基地、全省著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13年他從大康牧業退職后,回到了雪峰山。樹高千尺,葉落歸根。根在山里,在農村,他是大山的兒子。山水悠悠,情悠悠,看著這奇特秀美的自然風景,厚重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了他,融入了他的血液里,浸入他的骨髓。他想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在有人生之年,唯一愿望就的是守護好這里的一山一水,讓家鄉的父老鄉親能過上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
雪峰山是湖南境內最大的山,素以“天險”聞名于世,覆蓋范圍“四市十縣”,各村落散居于大山深處,集中了湖南全省40%以上的貧困人口,是湖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但旅游和扶貧兩張皮及資源之間的“孤島效應”非常明顯。如何跳出小旅游,構建共享旅游經濟共同體,實現景區與當地群眾利益一體化,實現共享共生共贏,實現“微行為”匯成“眾力量”,促使山區鄉村旅游減貧,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山區鄉村旅游扶貧面臨的難題。
統溪河鎮地處溆浦縣南部,雪峰山北麓,溆水二都河畔。東鄰北斗溪鎮,北靠思蒙和水東鎮,西接辰溪縣蘇木溪瑤族鄉,南與小橫垅鄉接壤,距縣城22公里,面積107平方公。因境內有牛溪、洞溪、詩溪江和無名溪等多支溪流注入溆水河而得名統溪河。
在連綿的雪峰山脈,隆起了鬼斧神工的穿巖山。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此,地處雪峰山東麓,公園占地2907.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6.3%。公園內景觀資源豐富多樣,有維管植物238科975屬239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達2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21種。有陸生脊椎動物28目79科23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9種。
雪峰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里居住著瑤、侗、苗、土家族,每天早上,他都會一步一步地爬山,看看這大山的美景,享受這里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開發休閑生態旅游成了他帶領百姓致富的夢想。
2013年5月,成立了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申報籌備小組,他和大家一次又一次爬上穿巖山峰頂與九峰山巔,一次又一次進出荊棘叢林,往返茫茫林海,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摔了多少跤,認真對周邊3個鄉、100多個自然村落,方圓30多公里進行考察,專程從省林科院請來了專家評審團,經過5天的實地勘察和走訪,所到之處大家無不稱奇,一致認為,穿巖山森林公園的建設將成為全國森公園網絡體系建設的有益補充,可以彌補湘西地區國家森林公園缺乏,加速湖南省乃至全國森林公園的建設步伐,并以溆浦縣穿巖山森林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南省雪峰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義,與溆浦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開發“山背花瑤梯田”“統溪河森林休閑小鎮”等鄉村旅游項目,4年預定投資10億元。
為了挖掘打造雪峰山文化生態旅游資源,他創辦了一個以研究弘揚本土文化為宗旨的民間社團擁有150人的“懷化市雪峰文化研究會”,組織專家、作家、攝影家們深入景區采風調研,360多篇(幅)作品發表在國內報刊、網站,制作了《神秘千年的花瑤梯田》《雪峰山之魂穿巖山》《古宅疑云》等景區專題片,提升了雪峰山旅游的知名度。1125 名景區農民和村干部,分4批赴桂林、龍勝、通道、鎮遠、千戶苗寨和梵凈山、大圍子山等地學習考察,參觀取經,讓敦厚的村民眼界大開,轉變觀念。
旅游投資大,需要大量資金,很多熟人和朋友說他腦子里進水,勸他不要做這樣的傻事。但為了報效自己的家鄉,即使他有可能變成從前的窮光蛋,也一定要把家鄉的森林旅游、鄉村旅游搞好,決不后退,決不后悔。他相信只要把“山背花瑤梯田”和穿巖山等生態旅游潛力挖掘出來,完全可以撬動和引進幾十個億的投資,一條旅游專線將長龍般地盤旋在溆浦的崇山峻嶺間,無數個“度假村”“農家樂”,必將點綴在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茫茫林海中。
2014年,陳黎明以雪峰山地區豐富優質的旅游資源為進攻主戰場,創建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97億人民幣。從創建之初到現在,雪峰山公司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系列指示精神,始終不忘企業的社會責任,注重業態的轉型升級和提標提質,按照供給側的要求,打造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在旅游開發中,以山水資源為依托,以貧困鄉村為重點,以生態旅游為平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公司累計投入旅游開發資金10億余元,上繳各種稅費7000多萬元,使溆浦、隆回兩縣5個鎮33個村近20多萬農民受益。公司先后成功創建了穿巖山景區、陽雀坡古村落景區、山背花瑤梯田景區、虎形山大花瑤景區等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其中穿巖山景區已通過4A級景區初評。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納入“湖南省十三五旅游功能區”規劃,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設示范項目。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單位,于2017年評為“湖南省最佳避暑勝地”、2018年被湖南經視評為“全省最受歡迎避暑勝地”。全省12條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的“錦繡瀟湘,神韻梅山”改為“錦繡瀟湘,神韻雪峰”。公司為目前全省旅游行業唯一“中國森林醫學與健康促進會”副理事長單位。2018年7月,省政府將雪峰山旅游作為湖南旅游中部主題板塊納入了全省重點建設五大板塊之列。2018年9月,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南雪峰山大花瑤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在隆回縣注冊成立,公司與隆回縣政府簽署協議,由公司主體開發虎形山花瑤風景名勝區,為打造世界級大花瑤景區奠定了基礎。雪峰山公司旅游扶貧做法,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雪峰山模式”在全省推廣,被原國家旅游局列入全國“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雪峰山模式”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宣傳典型案例之列。公司入駐雪峰山地區以來,雪峰山旅游異軍突起,填補了湖南中部地區的旅游空白,為實現我省旅游中部板塊強勢崛起擔當重任。原省委書記杜家毫、現任省委書記許達哲、省委副書記烏蘭以及多位省廳領導相繼到公司和景區調研,對公司旅游扶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隨著山背花瑤高鐵觀光索道的建成,以滬昆高鐵溆浦南為節點,雪峰山對接長株潭,串聯大西南的格局正在形成,雪峰山旅游必將成為我省生態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為全省全域旅游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主要經驗做法
他始終不忘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挖掘雪峰山民俗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努力打造了陽雀坡古村落、穿巖山森林公園兩個國家級4A景區,探索出了文旅產業的“雪峰山模式”。
(一)以景點建設為首選項,打造雪峰山旅游品牌骨架
秉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差異化風格,建設了楓香瑤寨、千里古寨、星空云舍、瑤王古寨、太陽城堡等景區,高起點、鄉土化改造了雁鵝界、陽雀坡、崇木凼等古村落,高品位、特色化打造了情侶谷、奇松嶺、兒童森林樂園、玻璃棧橋、高山無邊際泳池等景點。將穿巖山森林公園成功地打造成為“湖南省最佳避暑勝地”和“國家森林公園”。在溆浦和隆回兩地成功創建了2個4A、2個3A級旅游景區,創建了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虎形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以及2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錦繡瀟湘·神韻雪峰”成為全省旅游重點建設的五大板塊之一。
(二)以文化挖掘為總抓手,塑造雪峰山旅游品德靈魂
設立雪峰文化研究會和動力雪峰傳媒公司,150多名的省內外的文化大師和旅游專家參與挖掘雪峰山地方特色文化,出版雪峰山文化專著,舉辦了插秧節、豐收節、重走紅軍路、臘八節、“鐘情雪峰,與樹結緣”采風活動、“紅色雪峰山”創作之旅活動、中國詩歌春晚中外詩人采風活動、“屈原與湖湘精神”主題讀書會、花瑤民俗展示和體驗活動,吸引了一大批文豪大咖和游客來溆旅游體驗溆浦文化精髓,給雪峰山旅游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他還成立了雪峰山花瑤藝術團,在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上大放光彩,得到了國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長和世界旅游組織官員的高度贊譽,使“雪峰山旅游”走出大湘西、走向海內外。
(三)以群眾受益為出發點,營造雪峰山景區發展氛圍
始終堅持把景區當地群眾作為旅游開發的受益主體,通過“景區帶村”“公司+農戶”的鄉村旅游扶貧新模式,推動群眾就業、產品銷售、環境改善,使溆浦景區所在的4個鎮22個村近10萬農民受益。扶持有農戶創辦農家客棧62家,吸收貧困戶閑置的資源、資產入股100余份,群眾年收益400余萬元。統溪河鎮丫吉坳村的張成佳,原屬扶貧對象,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在公司的扶持下,創辦了臘制品作坊,去年加工臘肉3萬多斤,純收入20多萬元,過上了小康生活。通過利益輸送周邊群眾,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四)以消費需求為突破口,提升雪峰山景區服務口碑
聚焦市場、服務游客。公司投入600余萬元扶持百姓建農家客棧,參與餐飲、住宿接待,從業人員近500余人,公司旗下景區每年接待游客數十萬人次,特別是節假日和雙休日,應接不暇,忙得不可開交。據統計,62家農家客棧戶平年增收都在5萬元以上。另外扶持200余戶農戶從事生態養殖,120戶農戶從事黑木耳種植,150多戶貧困農戶從事紅心獼猴桃種植,1000多戶農戶從事高山生態大米的生產,20戶農戶從事臘制品加工,通過鄉村旅游,實現產銷兩旺,利潤相當可觀。公司主動對接各大旅行社,合作簽約旅行社達117家,客源地擴展到粵港澳地區。另建立研學游基地,延伸雪峰山旅游“旅游+體驗+研學”,吸引研學學生2萬余名前來體驗,雪峰山成旅游消費網紅打卡點。
(五)以企業黨建為引領,凝聚雪峰山景區發展合力
公司以黨建領航企業的發展,成立雪峰山文旅集團黨委,基層黨支部增加到五個,黨員人數發展到近百人,黨員已經成為公司中高層骨干力量,集思廣益凝聚各級各部門的力量共謀發展。省政府設立了雪峰山文化旅游產業基金,由長沙先導產投集團領投公司1000萬元,市政府獎補我公司2400萬元、縣獎補1500萬元。通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推景區發展,政企業聯動讓景區百姓廣泛受益。
旅游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堅持高位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腳步他從未停止。公司積極實施人才培訓工程,先后與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簽訂了校企協議,聘請湖南省首席旅游專家張建永等教授為公司顧問,湖南師大旅游學院院長王兆峰等教授為旅游策劃大師,組織各景區導游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和全市大賽,邀請專家到景區來現場教學,員工接待服務、應急處置、消防安全、景區管理等方面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贏得了游客良好的口碑。
三、所獲成績
2021年6月以雪峰山文化旅游為核心,整合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將葛竹坪鎮、北斗溪鎮、統溪河鎮、思蒙鎮4個鄉鎮的18個村成功申報打造為雪峰山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示范區,成為全省32個縣市中2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之一。
穿巖山村2021年成功申報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懷化市2021年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個一百”工程項目村、懷化市2021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創建村。
2021年8月,懷化市黎春秋市長來到統溪河鎮和穿巖山村調研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工作,并就示范片區項目村參與雪峰山文化旅游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21年10月,溆浦縣雪峰山統溪河鎮迎來全市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為統溪河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他領導的公司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國“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旅游扶貧的做法被湖南省政府命名為“雪峰山模式”在全省推廣,并入選全國旅游扶貧典型案例和《2019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他本人兼職湖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并獲得“湖南第三屆慈善獎最具愛心捐助個人獎”“第九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助個人獎”“湖南省‘雙促雙帶’先進個人”“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等多項殊榮。
他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長期扎根山區,以“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百折不撓”的精神,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江山的情懷,服務社會幫扶百姓,大膽發展旅游事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緊迫感,全力推動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努力繪就溆浦的“詩和遠方”。
(供稿單位: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