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消息,3月15日,記者從黃山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該市把建設特色小鎮作為有效投資新引擎、轉型升級新抓手,著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藝術小鎮、旅游小鎮、生態小鎮、休閑小鎮、養生小鎮、研學小鎮、工業小鎮、金融小鎮、創業小鎮和智慧小鎮。據了解,該市今年將安排1000萬元財政獎補資金,先行啟動10個左右特色小鎮建設,力爭“十三五”末建成特色小鎮30個左右。
旅游、文化和生態是黃山市優勢最突出、特色最鮮明的板塊產業,但一直以來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存在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等制約因素。該市以特色小鎮建設為突破口,把產業發展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重中之重,聚焦旅游休閑、文化創意、攝影寫生、研學修學、健身養生、戶外運動、信息經濟、金融服務、裝備制造、綠色包裝等重點產業,以及黃山名茶、歙硯徽墨、徽州四雕等當地歷史經典產業,緊扣產業升級趨勢,引導各地變疊加為嵌入、變重量到重質、變模仿為創新,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強”,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具潛力的特色產業,圍繞單個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培育細分市場的“單打冠軍”,防止“千鎮一面”、同質競爭。
該市特色小鎮建設實行高點規劃、多規合一,突出“產、城、人、文”一體化布局,將每個特色小鎮建成3A級景區,旅游類特色小鎮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探索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融合發展之路。同時,明確特色小鎮建設以創建制替代審報制,不搞區域平衡和產業類別平衡;不搞終身制,對沒有完成年度目標考核任務的特色小鎮實行“一年示警、兩年退出”,避免“一哄而上”。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黃山市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在產業發展、用地保障、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在特色小鎮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招商方式,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探索建立由多方參股的發展基金,采用股權、期權、眾籌、PPP等方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編后】
黃山市把特色小鎮作為微型綜合改革的試驗區,用創新重組各類生產要素,積極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一個多方共贏的創新空間和生活空間,為傳統產業升級、民族文化傳承注入生機和活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安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