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王強:理性認識農藥殘留問題

[ 作者:王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24 錄入:王惠敏 ]

農藥殘留是蔬菜、水果等種植業農產品的主要污染源,由于不合理使用農藥可能導致的殘留超標問題,因而一直來備受大眾關注。近年來,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和控制措施的加強,我國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污染問題總體處于可控狀態,監測合格率已達96%以上。然而,消費者總是心存疑慮,甚至產生許多誤解,需要加強科普宣傳,正確引導。

  我國農藥殘留問題發展態勢向好

  農藥殘留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和《農藥管理條例》都要求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果蔬茶和中草藥材等作物,并對違法使用作出了相關處罰規定。農業部近日公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九大典型案例,其中有兩例就是因將高毒農藥違法用于蔬菜生產而受到查處和判刑的。

  在標準規范體系方面,我國對農藥殘留問題也進行了嚴格規范。目前我國已有農業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近萬項。今年618日開始實施的新版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規定了4140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涉及433種農藥。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一直保持向好發展的趨勢,不僅合格率大幅上升,而且污染檢出值大大下降。如2016年全國蔬菜農藥殘留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6.8%,比15年前提高了30個百分點以上,并且已很少發現農藥殘留檢出值高于1mg/kg的樣品。同時,因農藥殘留超標而造成的農產品出口受阻現象大為減少,急性中毒事故更是很少發生。

  農藥殘留問題首先需從生產環節抓起

  農產品安全,既是“管”出來的,但根本的還是“產”出來的,所以,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控制,首先必須從生產環節抓起。近年來,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主體越來越重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農產品質量控制的理念也已逐漸從單純依賴最終農產品的檢測轉變為以生產過程控制為主。同時,通過科技創新和綜合配套,各種安全生產技術得以推廣應用,既有高溫悶棚、防蟲網、殺蟲燈、色誘板、捕食螨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也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和新劑型及施藥新方法,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2015年農業部啟動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力爭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去年科技部啟動“農藥、化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到2025年在保證主要農作物穩產的基礎上,農藥和化肥分別減施30%20%

  生產環節農藥殘留控制的結果,不僅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使得農產品生產者取得了較大的效益。如浙江黃巖農民采用“一品一策”技術生產出“羅縵”楊梅,農藥使用次數從4次減為1次,產值增加3倍,每斤“羅縵”楊梅價格達到40元以上。

  只要農殘不超標,消費者可放心食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全球性長期存在的問題,并且隨著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愈發受到關注。由于個別生產者違法違規或濫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等造成的偶發性事件,加上部分媒體對偶發性或非真正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不客觀報道甚至炒作,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普遍存在著不信任或憂慮的現象,有時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消費恐慌。

  實際上,農藥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都不可缺少的主要農業投入品,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不用農藥就不能保證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即使是有機農業也是可以允許使用生物農藥和礦物農藥的。同時,近二十多年來,農藥向綠色、高效、低毒和低殘留方向發展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使用的多數農藥毒性都很低,特別是除草劑、植物和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如膨大劑氯吡脲的毒性甚至低于食鹽。農藥使用后在農產品中檢出殘留是正常的,只要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不超標,消費者就可以放心食用。農藥殘留超標或不合格的農產品是不得銷售的,但也不一定是有毒食品,只有超標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就如我們吃了剛過期的食品往往也不用過分擔心一樣。所以,我們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應理性對待,大可不必產生恐慌心理。

作者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中国久久99视频免费看 | 日本综合AⅤ精品视频 | 亚洲日本香蕉观看观视频 | 亚洲妇女性爱视频在线 | 日韩专区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