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的一天,我接到報告,說中央領導同志在廣西玉林市考察,表揚了我校教授的工作!領導同志看了那里的農業嘉年華,對現代農業模式表示贊賞——那是我校教授的作品。
當地領導熱情邀我去。到了才知道,那是當地新規劃建設的一個園區,叫“五彩田園”。總面積有52平方公里,主要是淺緩的丘陵、小山坳、荒地荒坡,要規劃建設成為“山水田林路、一產二產三產、生產生活生態、創意科技人文”多維度的園區。
令人感嘆的,是規劃建設速度。當地政府2014年4月開始規劃建設,僅僅一年時間,園區的主干道路、綠化等已經初步完成,我校教授主持的農業嘉年華,成為開園的第一個項目,其他十幾個項目也陸續開建中。
這樣的速度,在任何一個別的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奇跡。我對當地領導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你們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案例!
這個案例,說明了政府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規劃。規劃的事,市場機制是做不到的。園區里邊已經開建的十幾個項目,是靠市場機制。而52平方公里的規劃,包括規劃后的拆遷、人員安置等,只有政府做得到。
這是個小型的區域規劃,玉林市政府出面就做了;而全國性的各種農業發展規劃,則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才行。規劃,是政府對區域資源特征的認識,是對市場配置資源的預測,也為市場配置資源提供立地基礎。規劃,實在是太重要了。
我曾經考察過浙江的新農村建設,兩個村,一路之隔,景象截然不同:一個村,有規劃,農民的住宅集中建設,不同時期的樓房新舊差別很大,但是,各種設施建設齊全,上下水、道路、綠化、垃圾收集等均備;另一村,沒有規劃,農民各自的樓房蓋得很好,但是東一家,西一家,分散在田野中,設施建設很差,很難搞,當地干部很發愁。
在市場經濟下,政府推動農業發展的另一項重要職能,是支持科技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有人說農業科技創新,可以靠企業;說美國的農業科技成果,企業占了半邊天。這事不假,但是也要知道,企業搞的,都是能直接賺錢的,可以收取專利費的。
我就見過美國大公司給加拿大農民的律師函,讓他抓緊交專利費,否則就法庭見。向農民收取專利費的事,我國有哪個企業想干?想干,做得到么?還要看到,美國從事農業科技研發的企業,也就那么幾個,都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財力雄厚,目光長遠,不求短期回報,投入強度很大。我曾經訪問過其中的一個,他們每年投入玉米研究的美元數額,換算成人民幣,比我國農業科研國家隊的全部科研經費還多。
我國有這樣的企業嗎?我國那么多的玉米育種公司,那么多玉米新品種,在我國最重要的玉米主產省,競爭不過該公司的一個玉米品種。在可以看得見的未來,我國的農業科研創新,尤其是原始性創新,還得靠農業大學和農科院兩個系統。在農業科技上,國家要舍得花錢,拿出每年用于糧食儲備費用的多少分之一,就行。
還有兩件大事,也必須要政府管: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這兩件事,有著密切的聯系。重大的植物和動物疫病防控,光靠生產者或者企業不行,必須政府進行組織。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防控不好,就要發生大問題。
還有造假問題,政府要通過嚴密監管和嚴厲懲罰,讓生產者心存畏懼,不敢用僥幸心理去造假,這樣才能實現源頭上的安全。
一號文件提出要藏糧于地,這就是提高地力,尤其是進行農業土地整理,地塊整理歸并,修田間道路,建灌水溝渠等。這是長遠大計,需要投入較多,僅僅靠農民自己也有困難。
歐盟的很多國家,都長期設立土地整理項目。我國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整治項目等,都屬于這一類措施。只是,國家財政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還需要不斷加大。另外,也需要解決體制問題,能夠進行資金整合使用。
糧食儲備,當然還要有。但是,也不需太多。聯合國糧農組織40多年前確定的糧食安全保障線是常年消費量的17%~18%,也就是65天左右的消費量。這是陳糧儲備量,即新糧收獲時還有的陳糧庫存數量。國際上已經有不少專家提出爭議,說這個線定得高了。
儲備的目的就是防災救災,平抑豐年歉年。我國是大國,各種災害年年有,不是南方就北方;不同地方的豐歉,使得全國平均起來,每年之間的歉收程度,也差不了多少。因此,我國可能也不需要那么多。
儲備是個花錢的事,多了就是浪費。另外,17%~18%是社會儲備需求,包括加工和流通企業,不是都要國家包攬下來的。
此外,政府在市場信息收集與發布、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農民培訓等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職能。
最后,是補貼。政府有錢,給農民發補貼,當然是多多益善,沒人反對,至少關心三農的人不會反對。但問題是,政府的錢,是有限的;政府可以花到農業上的錢,更不可能無限。因此,把政府可以花到農業上的錢,如何花得好,花得更好,需要好好研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