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改革工作,專門在安徽小崗村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對農村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對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等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全國農村經管部門按照中央以及農業部黨組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主線,緊緊圍繞深化土地制度、經營制度、產權制度改革和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勇于擔當、奮發有為、求真務實,推動經管工作邁上新臺階,為農業經濟持續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生活富裕幸福提供了有力支撐。
土地制度改革實現新突破。中辦國辦下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逐步形成三權分置格局。三權分置理論的提出,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土地制度深刻變化、土地要素靈活配置的背景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整省試點擴大到22個,部分進度較快地區已基本完成試點工作,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運行規范正在形成,土地流轉平穩有序,承包糾紛仲裁成效明顯,沒有發生大的波動,為激活土地要素活力打下了堅實基礎。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創新,通過互換并地、“一戶一塊地”等方式,推動破解承包耕地細碎化問題。
經營制度改革繪就新藍圖。汪洋副總理出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座談會,強調要強化政策扶持,做好示范引導,創新體制機制,多元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多路徑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做出了系統安排。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這一問題進行的專門部署,強化了對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的頂層設計。各地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建名錄、樹典型、強扶持,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質量不斷提升。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超過30萬家,各類示范社超過13.5萬家,各類龍頭企業超過13萬個,帶動農戶數量超過1億戶。
產權制度改革譜寫新篇章。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有序推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為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進一步擴大試點打下了堅實基礎。加強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謀劃和布局,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各地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有超過5.8萬個村、4.7萬個組完成產權制度改革,量化資產總額超過7400億元,股東總數超過8800萬人。
農村社會管理取得新進展。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農民負擔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據農業部對100個縣定點監測,2016年上半年各類農業生產性費用下降7.6%,一事一議籌資下降29.8%,行政事業性收費下降1.7%。全國農經統計資料第一次公開出版,縣級農經干部培訓首次舉辦,各地采取保持專門機構、在綜合機構中明確農經崗位、安排專職工作人員、招聘大學生“村官”、縣聘鄉用等多種方式加強基層經管體系建設,為保障農民基本經濟權益、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成績屬于過去,將是再次出發的新起點。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的改革征程已經起航。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專門部署,這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也是農村經管工作的“主旋律”。
重任當前,時不我待。各級經管部門工作同志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制度活力。一是要細化和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繼續擴大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為2018年基本完成確權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打下決定性基礎。二是要推動出臺構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政策體系的文件,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是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啟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擴大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研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重大政策,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四是要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多途徑推動加強基層經管體系建設,探索依靠行政力量建體系、結合重點業務工作建體系、借助財政項目建體系、撬動社會資本建體系的有效辦法,確保“事有專人干、責有專人負”,為順利推進農村改革保駕護航。
作者系農業部經管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