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省委省政府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推進,特別是近三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資達67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08億元。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近年來遏止我省經濟下滑趨勢、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水利補齊短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需要水利發揮作用,打造“兩座金山銀山”主戰場需要水利提供支撐?!笆濉睍r期,全省水利系統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節水供水重點水利工程,不斷完善全省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提升水利基礎保障能力。
一、補齊防災減災短板,基本建成防洪抗旱除澇減災體系
統籌當前和長遠,加快推進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流域骨干控制性工程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以及城市易澇點整治,著力完善防汛抗旱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到2020年,重點城市和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到20年至100年一遇防洪標準,40條主要支流及268條重要中小河流達到10年至30年一遇防洪標準;哈爾濱市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大慶市、伊春市等重點防洪城市的主城區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御體系。
二、補齊農業節水和供水保障短板,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
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科學規劃、有序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水資源配置工程,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農村水電工程,大力提高區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切實解決好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問題,加快實現粗放用水向集約用水的根本轉變。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城鎮供水保證率和應急供水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持續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5%以上。加快三江連通、引呼濟嫩、關門嘴子和林海水庫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地表水控制能力,工程性缺水的局面得到改善,水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加大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力度,優化全省灌溉布局,調整用水結構,在新建灌區的同時,對原有大中型灌區進行節水挖潛、提檔升級,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確保全省高標準的水稻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旱田高效節水面積達到3500萬畝。力爭水田實現地表水灌溉面積4000萬畝,地下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逐步實現全省灌溉布局和用水結構的優化調整目標。全省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353.34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020年比2015年下降23%。
三、抓緊補齊水生態保護短板,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嚴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紅線,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河湖連通、水資源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節水農業等工程。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0%,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000平方公里,年減少土壤流失量2081萬噸。
四、大力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實施節水增產、節水增效、節水降耗、節水減排,加強中水回用和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加強地下水超采區治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力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雙控行動和水效領跑者行動,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轉變,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要全面加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水域岸線管制,積極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制,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和美麗鄉村,打造山青、水凈、河暢、湖美、岸綠的美好家園。
五、加快以河長制為重點的水利改革步伐
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以節水治污控源和生態保護修復為重點,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河長體系;加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過橋貸款、抵押擔保貸款(PSL)、專項建設基金等政策,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運營。
作者系黑龍江省委黨校第53期省管經濟班學員、省水利廳副廳長、總工程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黑龍江日報 2017-07-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