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在此之前,為了進一步加快精神脫貧,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湖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加快精神脫貧行動方案》,其中號召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開展走親結對活動,搭建“基層夜話”、“網絡對話”、“家訪談話”和“屋場院子會”等“三話一會”活動平臺。
不論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還是其他基層群眾工作,“三話一會”活動是值得推廣、值得點贊的,基層干部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群眾接觸,群眾更愿意敞開心扉談想法,這種方式拉近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體現了黨對基層群眾的關心和掛念,有利于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促進基層和諧發展,為順利開展群眾工作提供了條件。怎樣讓“三話一會”活動在基層深入民心,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提出新要求,充分拓展“三話一會”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將干部調動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把形式豐富起來。
一是將干部調動起來。“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基層干部就是群眾的“火車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振興鄉村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三話一會”活動正是拉近干部群眾距離的最好“橋梁”,作為基層干部就要牢牢把握“主動權”,不論白天夜晚要時常走進農戶家中,與群眾面對面、心與心交流,知曉群眾的需求,因戶施策、因人而異為其制定發展規劃。時時刻刻與他們打成一片、樂在一起,通過“三話一會”活動體現黨員干部的價值,密切干群魚水聯系。
二是讓群眾參與進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人民群眾是我們服務的主體,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群眾展開。基層群眾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自治參與的意識不強,他們不愛聽官腔官話,更見不得我們干部故弄玄虛走過場,他們想參與進來卻又迫于說錯話,想表達見解又有很多思想包袱。而“三話一會”活動正是排解干群隔閡的有效形式,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干部俯下身子走進農院,與群眾促膝長談,用心聽取群眾反映意見問題。群眾心中感到溫暖、親切了,他們才能改變對黨員干部的某些錯誤看法,才能卸下包袱徹底融入參與進來。
三是把形式豐富起來。進入新時代,基層群眾對社會發展的參與度不斷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多組織一些寓教于樂的基層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創新和豐富。在基層一線,我們可以采取“干群一家親”活動,切實掌握群眾冷暖;采取網絡進農戶活動,建立微信、QQ交流群等平臺反映問題,溝通感情……當然,不僅僅是干群溝通形式,還要鼓勵農戶與農戶之間學習交流,定期舉行表彰“農業技術人才”等評比形式并給予物質獎勵,鼓勵優秀人才傳授經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豐富“三話一會”活動。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獲得群眾認可是我們基層工作的目標,將豐富的“三話一會”活動適用在基層日常工作之中,促進“三話一會”成為“新常態”,不斷融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讓“三話一會”活動在基層黨員干部身上入心隨行,在基層深入民心,彰顯活力。
(楊樂系天鵝鎮黨政辦副主任、2015屆湖北省選調生;李廣海系天鵝鎮黨政辦干事、2017屆大學生村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