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余培發: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形勢、任務與措施

[ 作者:余培發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05 錄入:吳玲香 ]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相繼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解決了一大批重大環境問題,使我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國家顏值”越來越高,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美麗中國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綠色發展,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這次大會的報告將“美麗”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之一,并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規劃了清晰的路線圖,提出了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為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我國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的貢獻,就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綠色發展的形勢分析

當前,從世界經濟發展來看,已進入后危機時代,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新常態。大家知道,新常態的特定意義就是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世界經濟運行目前還處在下行和衰退的高風險之中。所以必須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應對經濟衰退、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的重要對策。這是全球性的共識。對于綠色發展,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看得很重,世界各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給予高度重視。

2009年2月16日至20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25屆理事會會議暨全球環境部長級論壇上,與會成員國代表都提出了實現全球綠色新政的重要性和向低碳節能的綠色經濟轉型的緊迫性。這次會議呼吁各國實施“綠色新政”,并且指出,全球刺激經濟方案的2.5萬億美元資金中,應有1/3用于發展綠色經濟;同時還提交了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將7500億美元、約合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用于發展綠色經濟,將產生重要的多重收益,不僅有助于緩解經濟危機,從長遠看,還能夠幫助人類應對糧食短缺、自然資源匱乏、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等威脅,找到應付的路徑和辦法。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美國每投入10億美元用于發展綠色能源,每年就可節省4.5億美元開支。據測算,在2012年——2020年間,政府每投入10億美元用于發展綠色能源,就可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同時每年減少6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綠色經濟既是解決當前全球多重危機下經濟發展困境和維持經濟增長的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

據有關資料介紹,歐盟已在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歐盟地區的“綠色經濟”,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這筆巨款全部用于環保項目以及與其相關的就業項目,其中540億歐元用于環保法規,280億歐元用于改善水質和提高對廢棄物的處理和管理水平。韓國提出未來4年投資約360億美元用于一系列生態友好型項目,包括綠色交通網絡、綠色家庭以及清潔韓國4條主要河流,可以創造96萬個就業機會。日本強調要擴大綠色經濟市場,對環境友好型企業實施零利率的貸款政策,就是從政策上要扶持、偏重、偏愛于綠色產業,推動綠色發展,提出了要創造100萬個新的綠色就業機會。印度啟動了全面的國家氣候變化行動計劃,大力投資風能、太陽能。由此可見,世界各大經濟體和一些地區都已經開始實行綠色發展。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歷了現代化起飛的初始階段。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的高速發展,經濟運行進入了新常態。我們的經濟要實現由高速向中高速轉型,產業發展要盡快解決結構升級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各級黨政都應高度重視,并切實將這一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肯尼亞·內羅畢會議之后,我國制定了預計投入5860億美元、約合國內生產總值8%的刺激經濟方案,用于推進綠色發展。

二、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

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推進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必須重點完成以下四項任務:

一是要完善綠色經濟體系。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綠色是硬要求。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切實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從源頭上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

二是要構建綠色創新體系。綠色發展,離不開技術引領、金融支撐,需要綠色技術和綠色金融“雙輪創新驅動”。我們必須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與環境保護深度融合,發展綠色金融,開發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加強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的開發與利用,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形成新型生態產業體系。

三是要建立綠色能源體系。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24%,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今后,我們應繼續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四是要養成綠色生活習慣。推進綠色發展,需要全社會同呼吸、共奮斗,需要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三、綠色發展的主要措施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六個方面為我們規劃了綠色發展的路徑。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綠色發展任務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規劃的綠色發展路徑,我們要加快推進綠色發展,早日建成美麗中國,必須采取以下五條強有力的措施:

(一)建立綠色經濟體系,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廣泛推行清潔生產,鼓勵節能降耗,防范應對污染事故,構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產業體系。實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流通方式。積極治理鐵路、公路、水運等運輸污染,保障危險化學品運輸和儲存安全,限制高污染產品貿易,搞好資源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清潔、安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綠色采購和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類和消費品回收,建立綠色、節約的消費體系。

(二)制定環境經濟政策,開展綠色創建活動。盡快出臺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等環境經濟政策,把產品消費后的處置責任前移到生產階段,從而激勵生產者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優化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之路。國家對一些推廣有困難的無污染、低耗能、利國利民的項目和產業,應實行低稅或免稅政策,以充分調動企業生產“綠色GDP”的積極性。通過調整水、電、煤等資源價格,促進企業采取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工藝。廣泛開展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省(市)、生態示范區、環境友好型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使那些在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融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的地區獲得榮譽和實惠。

(三)提高環境準入門檻,科學制定發展規劃。要根據環境容量、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根據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在一些特殊的地區,要實行環境優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的要求,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經濟政策、建設項目等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容量不足和污染物排放超過總量控制計劃的地區,嚴格限制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的新建和擴建。

(四)加強環境保護執法,杜絕污染事故發生。依法關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對排放污染造成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決不搞下不為例。要使《環保法》成為真正帶電的高壓線,若誰敢碰就要讓誰付出慘痛代價。要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城鄉環境保護、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和推動解決當前突出環境問題等重點任務,嚴格執法。要把排污量較大的企業作為監督管理重點,根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核發排污許可證;對超標排放、超總量排放的,必須實施限期治理,削減總量;對符合有關規定的,要依法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各級環境監察機構應根據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把重點監控企業作為執法監督的重點,至少每月進行1次現場執法檢查,防范污染事故發生。

(五)落實領導環保責任,合理提拔使用干部。把環境保護前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階段。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強化環境保護的把關和引導作用,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應當進行專家論證和群眾評議,必要時可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建立完善領導干部任期環境保護責任制,制定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及問責制度。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對領導干部實行終身追責,在崗的不得讓其轉任更加重要的職務和提拔使用,已經調離或退休的也要嚴肅追責。讓那些只重經濟發展指標不重環境保護的干部“靠邊站”,讓那些始終堅定不移地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之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政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小综合 | 香蕉香蕉永久免费看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AⅤ午夜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中国字幕亚洲综合亚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