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印發《關于推進網絡扶貧的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網絡扶貧應用為方向,不斷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到2020年,全國12.29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比例要超過98%。
萬物互聯的互聯網技術,讓網絡扶貧成為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推力。但不可忽視的現狀是,網絡扶貧工作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寬帶覆蓋低、電商模式單一、數據利用與素養不足等問題,城鄉“數字鴻溝”現象仍然突出。
互聯網的優勢在于信息無界,“互聯網+三農”能夠有效彌補農村發展的短板,讓農民突破地域限制,發展現代農業,助推農民增收致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這才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初心。從理想狀態看,一根網線就可以給農村打開一扇與世界相連的大門,讓農村經濟騰飛更可期,讓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
到2020年,全國12.29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比例超過98%,實則也是一種精準扶貧。經由信息化渠道,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不失為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方面,網絡拉近了貧困村農民與這個世界的距離,通過信息的大量了解、交換,可以提升村民“互聯網+農業”的思維,讓農產品可以走出去,通過線上交易找到遙遠、陌生的消費者;另一方面,貧困山村可以通過網絡商業平臺創新當地的產業結構,使城鄉互動更加頻繁,從而促進城鄉、區域的一體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這就為我們積極探索網絡扶貧新方式,充分發揮其在脫貧攻堅中的驅動引領作用指明了方向,我們應當奮力凝聚全社會力量,推動精準扶貧取得實效。
當然,幫助農民會上網、能用網、用好網,這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初心和靶心。唯如此,網絡扶貧才能更走心,真正讓“三農”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邁入新時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2018-06-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