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農產品上行中的有產無量現象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2-22 錄入:王惠敏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好多做農村電商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平常看著滿地都是農產品,但突然來了大單之后就供不上貨。這個現象,讓許多人感到無奈,卻又真實地存在。現稍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們通常統計的農產品,是一個地域上千家萬戶農民生產的總量,屬于一個地域的產出卻不屬于同一個經營主體。一旦要規模輸出,在短時間內迅速從大量農戶手中收集大量的符合標準的農產品,是很難的。比如,一個搞蜂蜜的新農人,平常從農民這家收幾十斤,那件是百十斤,零零散散地在網上銷售是沒有問題,但如果突然來一個客戶,說一次要一兩噸,那他可能滿山遍野去找,都很難。茶葉也一樣,別看茶園到處都是,但是山區的茶葉主產區,往往缺少像樣的茶葉龍頭企業,大部分以中小加工車間為主,一旦要幾噸的大單子,依然是一籌莫展。但如果平常去看,又發現各家都有貨,都需要積極尋找市場,這真的是一種尷尬的現象。夾在中間的加工企業更難受,不開工好像有單子,一開工就積壓。

其次,可能就是把生產量與商品量混淆在了一起,特別是在大宗的農產品上,如糧棉油、肉蛋奶等。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日常食用的大宗農產品往往產地也是消費的重地。所以,不是產了多少就有多少可以賣,總不能讓當地農民像當年一樣勒緊褲腰帶去援助第三世界,肯定優先滿足于自己的。比如有一個縣,賬面上是養著幾十萬只羊,羊肉的年產量大概有10萬多噸,也按此做了電商規劃。而實際上,這個縣的自食量占到了80%左右,實際上可供的商品量只有2萬多噸,而這2萬多噸又分散在若干個養羊的農戶家庭之中和若干個小型屠宰場,很難有一個企業能夠大量集中起來,最終又會出現滿地都是羊,大單來了沒有貨的尷尬。

第三,有的時候真的是有貨,但是卻不夠標準,只能望洋興嘆。產出來的東西沒有控制好,賣的時候就比較受罪。可能客商來了要大一點的,而生產出來的都小點;可能電商要好看一點的,而生產出來的又其貌不揚。明明走進了主產區,好像山羊進了白菜地,然而用網絡流行語來描述這種情形,就是漫山遍野都是菜,偏偏沒有我的菜。只好百里挑一,挑選成本頓時大幅上升,群眾還不答應,又是種種無奈。有的只好大堆收,挑自己要的,剩下再就近賣出去。

面對上述的種種不堪,用一句唐詩來形容或許更形象生動,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透過現象看本質。上述現象本質上是農業組織化程度低的一個外在表現,而非一般所說的信息不對稱,假如說有大的生產經營主體或者強有力的生產經營組織,情況就大不一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拙作《又是多收了三五斗————農產品賣難問題的一點思考》)所以,國家與社會各方也一直在致力推動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但在“大國小農”的現實情況下,通過發展合作經營組織來彌補這個短板就是一個現實的路徑,同時積極發展家庭農場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然而,發展總是有個過程。目前看,電商平臺沒有這么大的精力深入到產地一線,新農人沒有這么大的資金周轉量來收儲農產品及做配套的加工倉儲,傳統企業又在市場沒有可靠訂單的情況下不敢貿然收購和加工,農民更是對市場的變動心有余悸往往不給現錢不給貨,而一般的供應鏈企業在農產品方面普遍成長不足。農產品上行要破解面前的問題,就是要多方協同。如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就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政府可以確定一兩個想在電商上主打的產品品牌,然后集中各方力量優化供應鏈,提升產業鏈,拓寬價值鏈,緩解上述正常也不正常的現象,讓農村電商走上發展的正軌。

同時,也需要一些農村電商經營主體進行轉型。比如有一些新農人賣貨真的可能一般,但是卻熟悉電商的供應鏈,那么就可以轉向做供應鏈服務;還有的一些傳統加工企業可能自己上網做得很一般,那么還不如安心做一個代加工廠;還有一些經紀人,常年服務于批發客商,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那么不妨轉型為電商做專業買手,等等。農村電商絕對不是一個人可以包打天下的,而是電商要素的優化組合,最終形成從產業鏈到供應鏈到價值鏈的完美鏈接,讓這個超級鏈接上的各個環節都在合作中受益。

(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亚洲欧美国产爱 | 特级国产午夜理论不卡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址 | 亚洲a级在线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