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勇:第三空間 融合治理

[ 作者:徐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8-08 錄入:王惠敏 ]

這次應姜曉萍教授的邀請來到四川彭州,很高興也很振奮,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典范,不僅是城鄉融合發展,而且正在創造融合治理的新形態。

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城鄉融合發展。這是鄉村振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過去將三農問題作為一個整體。但從時間序看,三農問題又各有特點,依次解決。農業問題是工農不均衡發展的經濟問題。農村問題是城鄉不均衡發展的社會問題。農民問題是國家與農民關系的政治問題。新世紀初,我國廢除農業稅,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問題,國家不再是向農民“要”而是“給”農民。現在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解決農村問題,也就是縮小城鄉差別,其舉措是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要因地制宜落地。最先發展的是第三空間,即特大城市的一小時交通圈的空間地域。城市是現代化的火車頭和發動機。新的生產要素集聚在城市。但我國的特大城市空間愈來愈有限,過度超載。偏遠農村距離城市太遠,城市帶動困難。最有希望的是特大城市周邊的區域。在這一空間,可以將城市的優質要素與農村的傳統要素結合起來。無論城市化到什么程度,農村的農業、生態和文化功能不可替代。農村的土地資源愈為稀缺。將城市先進要素與農村稀缺要素結合起來,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我在英國考察時了解到,大倫敦地區的地價升值很快,連大球星貝克漢姆都難以承受房價的提升。當地有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和城市所沒有的生態環境。20多年前,我們去看望被稱為“農村改革之父”的杜潤生老,他向我們描繪的未來農村場景是,讓農村成為人們愿意在那里居住、生活和生產的地方。現有的農村人口還不是自愿選擇的,還存在城鄉差別。但我們從彭州看到了未來農村,今天參觀的一個農村社區明確提出建設“未來社區”。

城鄉融合發展必然帶來并要求治理形態的變化。融合發展在于將各種要素集聚起來融為一體。這些要素有的是農村固有的,有的是農村沒有的新質要素。只有通過融合治理,才能將不同要素集聚起來實現融合發展。無治理不融合,甚至會對立。如一些地方的“資本下鄉”帶來新的矛盾。融合發展是新發展理念,也需要新治理理念,構建新治理形態。

一是以新的生產生活單元為治理單元。城鄉融合發展要以市場為紐帶,必須推進橫向聯合。這就會突破原有的縱向的行政建制限制。橫向聯合不是自然實現的,需要不同主體間的共同協商。一些地方構建功能性的聯合黨委,通過定期召開會議協商處理橫向聯合中的事務。城鄉融合發展還會推動居住集中。這種集中不是簡單的人口集居,而要求良好的公共服務和治理。這需要超前謀劃。我國的城市化非常快,但也有些粗糙。人口進了城,房子建起來了,但治理沒有能跟上。許多城市小區實際是無治理的小區,生活單元未能成為治理單元。

二是以新型黨建為引領。城鄉融合發展必然帶來新的發展要素,如何將發展要素轉換為治理要素,需要新型黨組織建設來解決。政權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都是因地而生的地域性組織,以戶籍為標準。原有的地域體制難以容納新的要素,新的要素溢于體制之外,難以參與工作和經營地的公共事務。而黨組織則是因人而設立的。不僅可以將黨組織建在村上,也可以建在產業和社會組織之中,從而將不同的新質要素納入到一體化體系中,共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三是以利益為紐帶。城鄉融合發展要通過利益紐帶將不同的主體融合在一起,通過共同發展成為利益共同體,之后才能形成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融合發展不是單一發展,更不是單體發展。融合的實質是人的融合,即將當事人的利益融合在發展之中,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收益。一些地方的融合發展之所以困難,重要原因是過分突出物的發展或者某一主體的發展。我們今天看到的寶山村,既有統一經營,又有個體經營。個體經營因為集體統一經營而收益,成為集體統一經營的擁護者。

四是以參與為動力。融合發展意味著生產方式的變動,集體經營成為重要載體。我國的集體經濟本來是解決農業生產問題的,后來回到個體家戶經營,而對于非農業經濟來看,集體經濟發揮著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稱之為“種瓜得豆”。但是愈是集體,對治理的要求愈高。公社為什么失敗,還有許多明星村為什么風光不再,重要原因是治理問題。個體家庭經營為什么能夠延續數千年,在于個體家庭是生命共同體、生產共同體、生活共同體和政治共同體的疊加,治理起來相對容易。將各個小家集合為“大家”,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治理起來困難得多。因此,融合發展不僅要讓人們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還要有參與感、信任感。彭州運用傳統資源,推動信義建設,就是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治理共同體。

五是以平臺為支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是利益主體。融合發展要將不同的主體聚合一起,需要搭建各種平臺,讓各個主體都有表達和參與的機會。隨著城鄉融合發展,市場主體必然要進入鄉村,新鄉賢成為重要的治理資源。村民們的利益關系會發生變化。只有通過搭建各種平臺,讓不同主體在一起交流、對話、溝通、理解、協商,從而相互支持,才能將不同的利益訴求融合為一體,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六是以體制機制為保障。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生產方式、社會結構的轉變過程。基層治理要適應這一轉變,創新體制機制,以保證融合發展可持續深入。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持續做好事。這就需要體制機制保障。彭州市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不是簡單地由村集體提供校車,而是通過“積分制”獲得坐校車的資格。這就將每個人做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激發和調動起來了。

中國的改革發展有兩條路徑:一是自下而上,先有地方和基層創新的好經驗,中央加以總結成為好政策,再實行若干年固化為好制度;二是自上而下,先有科學的頂層設計,在頂層設計落地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探索,再豐富頂層設計。無論哪種路徑都需要地方和基層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相信彭州一定會創造更多的好經驗!


(本文是作者2024年7月19日在四川省彭州市考察座談上的講話,經作者審訂;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田野政治學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自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美妇喷潮在线视频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