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難問題像“捉螃蟹”,抓起一個牽出一個,涉及的利益關系像“九連環”,錯綜復雜環環相扣,既呼喚百折不回的信念,也要求堅定果敢的行動。(8月6日 中國青年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政之道,貴在落實。開了局,破了題,起了步,但是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重大利益調整,各種關系錯綜復雜,接下來就是要把改革的“規劃圖”轉變為“施工圖”,轉變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轉變為惠及普通百姓的實實在在成果。因此,要確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實現,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改革執行力。
什么是執行力?執行力就是貫徹戰略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抓好落實,達到戰略決策預定目標的能力。執行力包含達到目標的意志和決心,完成任務的組織謀劃和執行能力,達成目標的實際成效。執行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政策領悟能力、實踐結合能力、攻堅克難能力等多種素質的集中展現,它表現為一種總攬全局的洞察力,一種突破性思維方式,一種雷厲風行的管理風格,一種勇挑重擔的工作作風。
如果說全面深化改革前一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畫圖”,那么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把這幅藍圖變成現實。“畫圖”重在謀劃和思考,“變現”重在執行和實施。
一是要不斷增強政策領悟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必須加強政策學習,才能樹立正確的執行理念,才能銳意創新,把學習創新的成果充分運用到提高工作能力和增強工作效果上。要進一步改善領導干部的知識結構,強化素質,不斷提升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提升自主創新、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提升堅持公平正義、依法行政辦事的能力。
二是要不斷加強實踐結合能力。要建立健全一套量化管理、責任明確、考核有據、獎懲分明、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通過科學實用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執行力的根本保證。要設立專門的政策法規執行監督考核機構,對政策法規的執行落實情況進行梳理,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工作,對發現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行為和現象進行堅決制止糾正,對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懲處,確保政策法規執行有力、落實到位。要主動增強大局觀念,做到個人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堅決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要做到統籌兼顧,點面結合,有重點、有步驟、分層次地去抓好落實。
三是要不斷提升攻堅克難能力。切實提升改革執行力,關鍵在于敢于破解難題。全面深化改革一定會遇到各種難題和阻力,我們決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阻力就停滯,遇到干擾就亂了方寸,要堅決擯棄等、靠、看、拖的思想。要遵循科學規律,積極想辦法、謀思路、出規劃、定方案,探索化解難題和阻力的方法、措施,然后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確保深化改革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觀橋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