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刺階段。當前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住三農“壓艙石”尤為關鍵和重要。面臨經濟發展新常態,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治本之策是深化改革;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快縮小城鄉差距,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內在動力是深化改革;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背景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有效途徑是深化改革。
四川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農村人口大省,要抓住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機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農村改革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帶動作用,確保我省農村改革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繼續開拓四川“三農”發展新境界。
始終遵循“四個不能”的農村改革根本方向。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既要有破舊立新、堅守戰略定力的胸懷,更要有保持歷史耐心、堅守底線的責任擔當。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四個不能”,是農村改革不可逾越的底線,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厚植“三農”優勢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二是以協調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做優做精糧食產業。三是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強化農村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生態治理區要圍繞保護和修復生態調整農產品生產和供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四是以開放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合作,提高農產品供給的層次、質量和水平。五是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共享機制,切實讓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協同聯動著力突出“六個重點”。統籌兼顧,重點突破,既善抓“牛鼻子”,又學會“彈鋼琴”。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和股份制改革,著力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著力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著力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著力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著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這“六個重點”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協調互動,構成了農村改革發展的鮮明脈絡。
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七個關系”。處理好促改革與調結構的關系,處理好改革與增收的關系,處理好深化改革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關系,處理好推動改革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處理好改革與脫貧的關系,處理好改革與民生的關系,處理好改革與治理的關系。
作者單位: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