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任熊: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發力點

[ 作者:劉任熊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1 錄入:王惠敏 ]

服務社會是高校基本職能之一,如何在辦學過程中實現和提升這一基本職能?在“互聯網+”背景下,立足本校優勢專業資源,以輔助開展農村電商為載體,實施教育幫富工程,是高職院校有效履行服務社會職能的快捷途徑。

服務社會怎樣做?以教育扶貧“授人以漁”。教育與貧困有著緊密而復雜的聯系?,F有貧困人口中,90%的貧困人口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的貧困戶因為缺乏技術致貧,因學致貧占5%。開展貧困地區民眾技能培訓,提升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是高校在國家實施的脫貧攻堅戰略中應盡的社會責任。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己任的高職院校,更應主動融入農村、社區,實施加強技能培訓等舉措,打贏一個個教育脫貧攻堅戰役。

教育扶貧巧實施,抓住農村電商“牛鼻子”。在“互聯網+”時代,有一些貧困地區可能暫時通不了高速公路,但是可以通過上“信息高速公路”,把當地特有的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從而實現就地脫貧致富。筆者所在的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增長迅速,南京農業大學發布的《江蘇新農村發展系列報告》顯示,到2013年江蘇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數量已經超過9000個,通過第三方平臺開設網店實現交易金額132億元,通過自建營銷網站實現交易金額111億元。大力輔助農村居民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高職院校就抓住了實施教育扶貧工作的“牛鼻子”。

農村電商誰來做?大學生村官是“領頭雁”。大學生村官是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他們幫助農民群眾理清思路、加快發展,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弘揚新風,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在這群農村致富“領頭雁”中開展農村電商培訓,發揮大學生村官“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高職院校做農村電商培訓,蓄滿“源頭活水”是關鍵。高職院校要以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履行自身社會服務職能,關鍵是要強化質量內涵建設,做強優勢特色專業,蓄滿“源頭活水”。據統計,2015年江蘇省有69所高職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8315人。但在這批高職院校同類專業中,專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既有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又有一批地方所屬院校發展滯后的新建專業。

筆者所在的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群,是江蘇省乃至國內高職院校中發展態勢較好的一個代表。近幾年來,專業建設獲得長足發展,同時履行了服務社會職能,由師生負責運營的電子商務網站“熱淘網”等成為電子商務專業群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主動送“農村電商”培訓下鄉。2016年6月,學校與南京市人社局、南京市職培中心合作,結合“互聯網+現代農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等有針對性的培訓,送“農村電商”培訓到南京市谷里街道等農村地區,幫助農村青年利用電商平臺實現創業致富。培訓團隊引導200余名有志于從事農村電商的農民代表,按農村電商的八大模式籌劃發展農家樂與生態旅游、推廣特色農產品,引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結合自身特長和愛好選擇創業模式。

學校組織大學生村官進校培訓。學校在組織南京市7區擔任村社“兩委”委員的350名大學生村官分兩期參加大學生創業基礎培訓班的基礎上,聯合南京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組織52名大學生村官進高校,參加大學生村官創業意識和網絡電商精品班,開展農村電商實戰培訓。

學校還牽頭組織農村電商創業專員標準制定工作。與人社部教育培訓中心合作共同制定實施“互聯網+創業專員”職業能力專項培訓項目,協調政、行、校、企資源,探索建立農村電商專員職業資格標準,明確了工種任職范圍、任職條件、能力特征、技能要求、培訓課時、考核標準等。

作者系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教育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婷婷色中文字幕一二三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