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發展,理念先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
綠色發展是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嚴峻,實現綠色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得到高效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受到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這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
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實現綠色發展,就是要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導向,實現環境保護模式的轉型升級,在促進物質生產和財富積累的同時,在生產、流通、消費以及廢棄后的處理和再生全過程中,堅持低消耗、低排放,把自然資源與環境承載力作為一種剛性約束,作為發展的物理邊界。綠色發展本質上體現了以人文本,不僅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也會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更進一步,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其收益將惠及全社會,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所共享,是全體人民過上全面小康生活的重要體現。
綠色發展既是理念也是舉措。資源節約、污染控制、生態保護是綠色發展的基本要素,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下走好經濟技術與社會能力雙提升的綠色發展之路。以創新突破瓶頸,以協調促進平衡,以綠色補缺生態,以開放加強融合,以共享激發動力,補齊社會發展中的短板。通過建立生態資源環境補償與激勵機制,依靠合理均衡地配置資源,以《“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制度創新為契機,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努力建成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
(作者單位:邛崍市環境監測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