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麻栗鎮大象坪村副鎮長兼村支書李志浩就帶著村干部摩拳擦掌,準備修一條6公里長的旅游路。而自2013年以來,他便走進了大象坪村脫貧攻堅戰場,憑著“一股子倔勁,滿腦子新招”帶領村民全村脫貧,并不斷鞏固全村脫貧成果,提升村民生活質量。(3月4日 人民日報)
李志浩和大象坪村作為四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而這個美麗的“縮影”讓筆者不禁有一些思考。
筆者認為,脫貧攻堅需要帶頭人,而這個帶頭人首先應該是人民群眾的“守護者”,認清脫貧攻堅的緊迫形勢,能對民眾疾苦感同身受,有著心懷天下、利歸人民的高尚情操,懷有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秉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切實地為人民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
帶頭人應該是人民群眾的“傾聽者”,切實調查“民心所思所想,民意所念所盼,民聲所呼所望”,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念茲念茲,沒齒難忘,與群眾共同探討當地扶貧脫貧現狀與對策;聽民聲,探民情,納民意,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群策群力,共同解決群眾的“心頭病”,解決百姓關注的焦點,生活上的難點是帶頭人砥礪奮進的方向,帶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前行。正如李志浩,在2016年帶領大象坪村擺脫貧困,接下來的2017年再接再厲,搶抓機遇,探尋鄉親們奔向富余的康莊大道,最終脫貧成效顯著且人民生活質量得到了保證。
帶頭人應該是人民群眾的“強力膠”。要想做人民群眾的“強力膠”帶頭人不僅要如上一點所說,解決民眾“心頭之患”,一心一意為民眾做好事,辦實事;更需要帶頭人了解和融入當地文化,與當地群眾建立共同的文化鏈接,充分團結所有的脫貧攻堅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真正匯聚民眾力量;只有充分匯聚每一股個人力量之涓涓細流,才能行成脫貧攻堅的力量之海。
帶頭人應該是脫貧攻堅的“開拓者”,具有創新意識,敢于大膽思維,與時俱進。同時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通識知識,提升自我修養;學習脫貧攻堅好的范例,充分借鑒,并具體分析地方扶貧面臨的實際問題,努力探求適合地方脫貧攻堅的道路,制定當地脫貧攻堅的可行方案,帶領群眾,齊心協力奔向更加富足的未來生活。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