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產品加工業迎來最好的10年

[ 作者:李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0 錄入:吳玲香 ]

原標題:農產品加工業迎來最好的10年:政策、補貼、資本、趨勢都來了

工業化幫助農業實現三級跳

農業不工業化,一切都是枉然的!

其實,農業工業化還可以完成農業升級的三級跳:

一級跳:生產方式的改變

農業工業化之后,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將會被迫改變,應該是有向上的機會。

同時,農業將會按照市場設計產品、根據用戶需求制定市場,并將在生產的標準化、經營的現代化上進行變革。

二級跳:農產品營銷的渠道通路增加

當前的農產品就只有一條路:田地到餐桌。雖然這幾年的互聯網推進,幫助市場把中間商砍掉了,幫助農產品與市民搭建互交。

但,在渠道上依然單一,那么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期盼給予更多。包括口味、保重、品牌等。

因此,這些事情均可以由加工也來完成與現實。

三級跳、農產品徹底變身

農產品工業化之后,農產品變成食品、工藝品、禮品等新業態產品。同時,工業化將賦予農產品的想象空間和市場機會。

因此,農業經營者的重點任務不僅僅是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而卻還是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想象,并且讓農產品變聲。

5大食品業金礦潛力巨大!

有幾項數據,讓我們看看農產品后市場的誘人之處。其中,5大食品業金礦潛力巨大!

1、休閑食品金礦: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2020年休閑食品行業發展機遇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總銷售額為5225億元,2011年至201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9.3%。糖果的總銷售額占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的最大份額,2015年為24.5%。按總銷售額計,糕點位居第二,堅果位居第三,2015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7.2%及13.5%。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休閑食品的市場需求將繼續增長,預測2016-201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3%。2017年,休閑食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342億元。

2、零售互聯網的金礦:有一項數據顯示:業內預判未來10年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達2萬億,其中,互聯網銷售占4成,達8000億。

3、健康營養食品的金礦:隨著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健康食品越來越重視。目前中國的健康營養食品市場規模大約800多億元,而在三年后,這個數據或將超過1800億元。

同時,目前我國特殊醫學食品市場體量大約在100億元左右,隨著監管推進及市場發展,未來將達到千億產值規模。

這也表明,中國健康營養食品市場潛力巨大,食品企業亟需在健康營養食品方面發力。

4、進口食品的金礦: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中國進口食品的銷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高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進口食品最大的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從而也使得進口食品產業出現了一股投資熱潮。

5、有機食品的金礦:截至2025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205億美元,遠高于2015年的774億美元。

同時,水果和蔬菜統領著全球的有機食品市場,占2015年市場收益的37%以上。據預測,截至2025年,有機水果蔬菜市場的收益有望超過1100億美元。

誘人的市場與產業規模,創業者、企業家、政府都在思考如何讓農產品工業化。

農產品加工:農業戰略定位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農業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亦工亦農,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因此,農產品加工必須是農業戰略定位!

鑒于此,國家陸續頒布政策與法規助力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范。

2016年1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意見》指出,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提出,加強財政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完善稅收政策,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國家層面加快《意見》落地基于以下2個方面:

1、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收入已達20萬億元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16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占制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

2、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升,達到75%。就是說,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加工制品需求旺盛,預估未來5年農產品加工業也將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長速度。如果按照未來5年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4.0%測算,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預計可達到2.4∶1。

同時,也要看到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加工轉化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將快速釋放,預計到2020年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的加工轉化率可分別提高至88%、13%、23%和17%,到2025年提高至90%、30%、35%和45%。

從權重分析看,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8%和2025年75%的目標,充分考慮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和農村產業融合帶動等方面的因素。

《意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上,要求有關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各地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公共設施建設等。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調整完善和明確初加工優惠范圍。

在金融服務上,加大對綠色加工、高效利用、食用安全等領域信譽良好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各環節,農產品收購、加工產業鏈條的貸款支持和服務,創新銀擔合作模式,支持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

在用地用電政策上,深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支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入股、聯營等形式用于興辦加工企業。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的價格政策。

政策紅利,資本化成關鍵突破點

“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意見》的公布和出臺,都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在成長中面臨很多制約,融資難尤其突出。企業普遍反映,融資供求缺口大、渠道窄、成本高,在貸款抵質押上面臨許多法律和現實的問題難以突破。

盡管如此,但,農業企業、尤其是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紅利的受益者。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共45家。其中17家上市企業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占比37.78%。

然而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運營成本加大、各種負擔比較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流動資金壓力較大,特別是季節性收購資金貸款難、貸款貴;專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設施用地流轉困難,有的難以拿到用地指標。

所以,《意見》的出臺是政府希望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金融政策的扶持,走出融資難的困境。

中研普華研究員陳澤洲看來,政府提出的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政策主要是從強化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擴大擔保業務規模,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方面入手的。同時,還表現在改善投資貿易條件,支持社會資本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領域。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和《意見》對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意義重大。

宋清輝表示,農產品加工業行業產業關聯度好,覆蓋面較廣,中小微企業多如牛毛,對于農民就業增收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些政策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而且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

但農業企業盈利能力也是影響企業上市的重要因素。農業行業觀察發現,農業企業上市所占比例較小的原因是,農產品企業的盈利能力不足以及管理不規范。

當然,農業的公司化除了企業的自身努力之外,地方政府也成為農產品加工的主要推手。比如,

2017年6月29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實施意見》結合山西省發展實際,明確了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發展方向和重點環節;圍繞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關鍵環節,提出了財政金融支持、保障項目用地、加快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促進產品流通、強化招商引資、落實稅收及用電政策等八個方面32項政策措施。

山西省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并支持支持農產品初加工發展,大力開發功能性食品和健康食品,加快主食加工業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推進集群集聚發展。

有媒體稱:這份《意見》也是山西省時隔八年之后在省級層面制定的又一份專門針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時,自2016年起,吉林長春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2080億元,構建起玉米、水稻、大豆、生豬、肉牛、肉雞、肉鵝、肉兔、鹿業等農產品加工體系。長春市持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從設備更新、自主研發、貸款擔保和品牌創建等方面對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并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擴大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數量和規模,加速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目前,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長春市繼汽車產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長春正在向世界級農產品加工基地大步邁進。2017年今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計劃實現2250億元,增速保持在8%以上。

農產品深加工的3大機會點

1、切入深加工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

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的需求。那么農產品深加工將會迎來春天。

所以,國辦《意見》針對這些問題,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可以講堅持了問題導向,很有針對性。

2、深挖農村物流

加工、物流運輸是密不可分。農產品加工是內功、物流是農產品的外功。百億、千億級的農產品加工市場都需要靠物流來推動。

同時,農村物流包括運輸、人才、冷鏈、倉庫等方面的建設,這些行業也隱藏著巨大的財富。

3、再造互聯網

互聯網對于農產品加工來說就是助推器,農產品加工需要依靠互聯網裂變渠道,顛覆傳統的營銷通路。

互聯網在農產品加工業中有3個運用:1)溯源體系,借助互聯網的構建的農產品溯源體系,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2)技術升級,農業生產階段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種植、養殖的效率,從而在成本上贏得主動權;3)渠道上,電商、微商、新零售都是農產品借助互聯網開創的新營銷通路。

未來已來!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最好的10年。進化!裂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行業觀察 2017-07-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免费福利网站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8k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