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我國農用化肥用量43年首次實現負增長

[ 作者:張福鎖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29 錄入:吳玲香 ]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 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 萬噸(折純)、比2015 年減少38 萬噸,這是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 年代(1974 年)以來首次實現負增長。農業部測算,2017 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氮肥當季平均利用率為37.8%,比2013 年和2015 年分別提高7.8 個百分點和2.6 個百分點。這“一減一提”,標志著我國科學施肥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提前3 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為農業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施用農家肥是傳統農耕文明的精華。肥料是給植物提供養分的一類物質的總稱。在遠古刀耕火種的時代,勤勞的人民就學會將植物焚燒留下礦質養分為下一季節作物提供營養,到春秋時代已經逐漸形成比較成熟的造肥和施肥技術。

北魏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就已經全面的闡述了施肥種類、特性、積造方法、施用方法,強調“地薄者糞之,糞宜熟”的基肥施用方法,以及“糞種法”的種糞施用技術和綠肥肥田技術。古代的肥料品種不僅包括各種動物糞便、骨頭、蠶矢、蠶蛹,而且有“割蒿漚肥”的習慣,在江河流域也有以塘泥積肥的廣泛做法。《齊民要術》中強調了綠肥種春谷可畝收10 石,和當時的谷子一般畝產3.3 石相比較,增產在2 倍以上。晉時《廣志》中介紹了水田種苕作為綠肥的技術。1911 年,美國科學家金(King)在《千年農夫》一書中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帝國且千年不衰的奧秘就是農家肥的應用。

化肥是國家工業現代化成果的體現。化肥發明于歐洲,是工業文明的重要標志。1800 年英國率先從工業煉焦中回收硫酸銨作為肥料,1861 年德國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鉀,1908 年德國發明了現代化的合成氨工藝,化肥的施用讓歐洲人口成倍增長,一舉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化肥中的氮肥主要原料來自于大氣,其他化肥的原料主要是礦產。氮肥生產與傳統農業中的生物固氮機理相似,通過高溫高壓以及催化劑,將大氣中的惰性N2變成作物可以利用的活性NO3-和NH4+,但在一個10 公頃土地上建立的合成氨廠每天可以生產3000 噸N,能夠滿足6 萬畝農田維持畝產800-1000 斤的產量,這比傳統生物固氮的效率提高了3000 倍。其他化肥的原料也取自于自然礦物,例如磷礦、鉀礦、鎂礦等,通過現代工業技術,例如熱分解、酸溶解等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能力。化肥讓農田從休耕培肥-再生產的長周期轉變為不需要培肥連續生產的短周期,大幅提高了農田食物生產頻率和產量。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化肥生產能力僅6000 噸,遠遠滿足不了需求。1949 年新中國初建即把化肥列為戰略資源,舉全國之力增加生產,并不遺余力用極其寶貴的外匯進口。上世紀50 年代開始,以侯德榜等科學家為主要代表,研發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化肥技術—“碳化法”制取碳酸氫銨,建成了自主創新的現代化氮肥工業體系。磷肥從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硝酸磷肥—磷酸銨—復合肥整整摸索了半個世紀,鉀肥工業從1956 年在青海察爾汗干鹽湖找礦開始,直到本世紀初研發成功“反浮選冷結晶”工藝后,才開始大規模生產。1990 年中國超過前蘇聯成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產國,2005 年中國磷肥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化肥產業的發展歷程是新中國人民和政府引進與創新結合、集全國之力辦大事解決人民吃飽吃好、國民經濟穩固的成功范例。

化肥減量增效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化肥開始大量施用,2015 年農業化肥總用量為5416 萬噸,成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國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 倍、美國的3.4 倍、非洲的27 倍。雖然化肥本身并無害,但施用量超過作物需要就會造成資源環境問題。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發展面臨生產成本“地板”抬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等新挑戰。近年來,國家相繼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和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求在不同區域,根據不同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及其肥料效應,優化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及其有機肥施用,實現減肥增效、提質環保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提高到戰略高度,明確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20 字總要求,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是實現農業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綠色導向,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提質增效、節本增效、保障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進一步推動調優結構減量、精準施肥減量、有機肥替代減量、耕地質量提升減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