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多農資企業當前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和優勢,究其根源本原因是:一直以來只注重營銷、資金、市場和規模的盲目擴張,而在創新技術、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視。
產品技術是生產企業的存在之根基,農業技術是農資經營企業存在之根基;而好的管理是一個企業良心發展和上升的必要之因素;品牌就是企業吸納資源的強有力的保障。
前些年我們靠著機遇在特定的商業環境下取得了成功,而在未來。技術、管理和品牌才會真正成為我們是否可以取得成功的關鍵。當前是一個轉型期,是從一個依靠機遇成功向著一個更加成熟和系統的企業轉型的過程,所以很多人感覺到了不適應,很多人感覺到了陣痛,是因為我們欠缺的太多,需要補上的太多,從而造成了一種不習慣。事實上,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這種疼痛和不習慣是因為我們過去欠缺的;大家都把怨氣撒向了市場,撒向了更加規范的競爭對手。
如果不正視自己欠缺的東西,從不會有進步的機會。
一個做建材生意的人,感覺建材生意不好做了,轉而做農資,兩三年就可以很快速的發展起來,并且成為當地較有影響力的經營者,靠的不是技術和品牌,而是勤奮;一個收廢品的靠著自己賺到的錢,投資一個農資生產作坊,可以做成并且還做的不錯,靠的不是技術和品牌,而是機遇。而我相信,五年之后,這些人再想進入到這個行業絕對不會再想以前那么容易。因為這個行業將會出現更多用技術和品牌建立起來壁壘的企業。
機遇時代,大家都被身邊的暴富和投機倒把搞的人心惶惶,浮躁不安;那個時代,市場中的消費者(農民、零售商、代理商)處于幼稚的狀態,而當市場經過若干年的教育,使得消費者越來越更加的成熟的時候,唯有真正價值的創造才可以成為一個企業留存下來的理由。
機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實力的時代已經來臨,在實力的時代,這個行業將會出現更多值得信任和信懶的品牌,他們可以讓消費者產生一種信任:
用他們家的產品,可以放心,出現任何問題他們都解決!
這就是品牌。而品牌是建立在技術和良好的管理之上的。
試問,三年,或者五年以后,自己的企業敢不敢說出來這樣的話,并且付出實踐?
恐怕大多數人心里都沒有底氣,但是,我們又必須明白,這就是未來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我還是那句話,放棄銷售目標的追求,轉而開始盯著企業內部的提升吧;不要再搞什么員工的銷售技巧培訓了,轉而去給員工報一些相關的專業學習班,學習學習專業的知識吧。
以市場為導向可能會成就賺大錢的公司,但是永遠無法成就一個行業標桿性的企業;而只有追求自身價值的企業才真正可以成為行業的一個標桿。
五年以后我們終將會相信,那些踏實的人,那些堅持做內功的企業,行業會給他們一個很好的交代和位置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每天農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