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有媒體曝出這么一條新聞:日本一家蜂蜜銷售公司,用中國蜂蜜冒充日本蜂蜜。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辯解,是因為日本蜂蜜產量少,所以從中國進口,而如果寫中國產,消費者就不會買。
明明是中國的產品,繞道國外貼個牌就身價倍增,這是何道理?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分析:
張子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有一種習慣,說到質量高的農產品,首先想到的是進口產品。我相信絕大多數農民朋友們都是支持國貨的,但是為啥會對進口產品這么看重呢?
從新聞中能看出兩層意思來,首先,對于中國農產品不信任,這種情況不僅在國內如此,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現象,這就是說,在過去,國產農產品的確給各國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影響到了進一步的出口。接下來,之所以日本這家企業選擇進口中國蜂蜜,我想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中國蜂蜜的質量其實還是過關的。
這則新聞估計讓不少農民朋友覺得心里不是滋味。其實像蜂蜜、牛奶這樣的農產品,農民辛辛苦苦地生產,質量如何,農民朋友自己心里是有數的。如何扭轉大家對國產農產品的不信任呢?
其實,關鍵在于產業升級。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剛剛在寧夏表示,按照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強化優質奶源基地建設,推進一體化發展,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加快奶業轉型升級。其實,不僅對奶業應該如此,對所有的農產品來說,都有必要如此。
傳統的農業的特點之一就是生產過程很依賴經驗。這就導致農業無法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松散,之前奶業出現問題,原因就在這里。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建設,就是要從源頭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要提高農產品質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工廠和農戶對接,進行一體化發展。雖然農產品沒有明確標準,但是加工企業卻有明確嚴格的需求。如果能實現一體化發展,不僅能夠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而且能讓工業化的標準體系貫徹到農業生產當中去。這實際上正是農業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
當然,建設國產農產品的品牌,不僅要產品好,還得消費者接受。不可否認的是,之前由于多種原因,很多用戶對國產農產品有一種戒心,這就降低了大家嘗試國產農產品的可能性,要扭轉這種局面,就需要拿出拳頭產品,建設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如果能耐心地持續進行這些工作,相信咱們的農產品最終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正所謂:
農業生產一體化,產業轉型就靠它。打鐵還得自身硬,質量過硬靠大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