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改委:對大豆實行市場收購加補貼機制 鼓勵生產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2017年將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同時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根據新政策,我國將完善生產者補貼制度,中央財政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鼓勵增加大豆種植,合理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生產。
2014年初,我國開始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此后連續三年,政府均向社會公布大豆的目標價格。以黑龍江為例,2015年度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標準為每畝130.87元,相比2014年的補貼標準每畝60.5元,高出1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戶的積極性,東北大豆種植面積有所提升,但是老百姓收益的提升卻不特別明顯。
目前,春耕在即,東北很多大豆種植合作社都還沒計劃好今年種什么。當地的種植大戶解釋道,“大豆沒補貼的話,一塊六七,根本不掙錢,保本就不錯了,有時候本都保不住。包地費加上成本就得四五百,賣也就賣四五百塊錢,也就掙個補貼錢?!?/p>
而在他們看來,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在于搞深加工。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政策提出,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據介紹,該政策旨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繼續通過加強產供銷銜接和市場信息發布、支持加工業發展、完善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加強跨區域運輸保障等措施,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拓寬農民售糧渠道。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表示,借助市場調節仍是主要手段,國家將會視農戶的實際收益調整補貼力度。
不過,由于今年土地地租相對去年有很大下降,如果今年補貼達到去年水平,利潤會相對去年同期要大一些,大豆種植戶還是能接受的。
同時,大豆是極易受到天氣影響的農作物,在去年極端天氣頻發的情況下,若無充分的補貼,大多數種植戶都會出現虧損情況。當前,東北大豆整體行情偏弱,受到臨儲陳豆即將流入市場的消息影響,價格出現下滑。目前市場主流出貨價格在4160-4200元/噸。今年新季大豆行情如何,不僅要看補貼的力度,也要視天氣情況而定。
(本網綜合央廣網、新華網報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