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柯炳生: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突出挑戰

[ 作者:柯炳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7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小崗村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他又再次指出,當前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

關于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明確強調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在政策上,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倳涥P于農民增收的重要論述,既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這一宏大背景下的戰略布局,也是立足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現實問題的具體考量。認真學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三農問題的重要講話精神,對于認識和把握三農工作的大局,強化三農工作者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是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突出挑戰

我國三農工作面臨著很多重大挑戰,其中最突出的,是兩個方面,即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

制約我國糧食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矛盾,仍然是資源短缺與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是產能不足而不是產能過剩。我國糧食生產連續12年增產,成績來之不易,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依然是生產增長落后于需求增長。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持續增長。2015年,我國凈進口大豆8156萬噸,僅此一項,如果靠國內生產,就要拿出全國耕地面積的1/3。此外在谷物、棉花、植物油、食糖、豬牛羊肉等均大量進口。我國農產品進口的逆差不斷擴大,近年已經接近500億美元。至于目前糧棉個別產品的庫存較高,是由若干特殊原因造成的暫時性現象。展望未來,我們仍然面臨著這樣的嚴峻挑戰: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的農業勞動力,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農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歷史新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成本剛性增加。

在勞動力價格大幅度提高時,如果創新跟不上,就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這種端倪,亟須高度重視警惕。

在農民收入方面,近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著突出挑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總體水平仍然不高。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平均每月不足1000元。二是城鄉差距仍然較大。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僅僅相當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6.6%。三是地區差異大。例如,2014年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市為18867元,上海市為21191元,浙江為19373元,甘肅省6277元,貴州省6671元。四是貧困人口問題。目前我國仍然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在2020年前使得這些人全部脫貧,仍然是個艱巨的挑戰。

糧食安全問題和農民收入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糧價下行壓力背景下,糧食主產區農民如何增收既關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在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在政策上,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就是在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兩個突出挑戰上提出了明確要求,實現農民生產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至關重要。

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在三農工作中的關鍵作用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小崗村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要求,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要實現我國三農發展的目標,應對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突出挑戰,人才和科技是關鍵。提高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需要科技創新,需要高素質的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這既需要政策上的創新和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利用市場化思路發展現代農業,二者都需要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進人才,也是三農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在三農領域的人才,包括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人才,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人才,產業經營與創業人才等。三農事業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表現在數量方面,更是表現在質量。在培養涉農人才方面,各類農業院校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

在科技創新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所以我們在這方面要加緊努力。這也是我們創新型國家、科技強國的一個基點和重點,通過農業科技推進農業現代化。

未來亟須強化農業科技支持措施,重點加強對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裝備技術、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國家要強化國家農業科研創新和應用推廣體系的建設,要強化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要重視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加大對現有生物育種專項的投入強度,增設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專項。這兩個方面潛力極大,作用極大。二是設立創新基金,長期穩定支持重點農業大學和農科院所。由于農業科技的特殊性,大學和研究院所將在長期內是創新的主力軍。例如在國家科技獎勵中,農業獲獎項目90%以上是農業大學和農科院所完成的。三是增加對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強度。該體系涵蓋了50種主要農產品,跨部門整合組織了全國數千名科研人員長期參與工作,效果很好。四是推進國家育種基地建設。尤其是海南三亞基地,光熱資源特殊,非常寶貴。建議國家抓緊設立專項,統一規劃和建設。五是整合農業院校和農科院所現有的實驗場站,建立統一協調、開放共享的國家農業實驗場站系統。六是建立國家收購農業科技成果制度。很多重要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無法受知識產權保護,不能通過市場轉讓。建議國家對這類成果進行購買或給予重大資金獎勵,無償提供全社會使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2021 | 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 | 秋霞步兵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