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楊團:探索鄉村治理的創新范式

[ 作者:楊團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5 錄入:王惠敏 ]

中國鄉村出現大變局

當前中國鄉村的現狀,是怎樣的?

首先,中國鄉村出現大變局。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城市化率為56.1%。數據顯示,鄉村常住人口60346萬人,全國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戶分離人口)2.94億人。去年年底農民工總量是27747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所以,農村的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數據就很大。這樣的人口現狀,是整個社會大變局的“底”,也就是說這個“基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再看經濟,產業和收入這個方面的變化也非常大,農業收入越來越養不了人,農民已經無法依靠務農實現溫飽,再加上這些年地力下降非常厲害,農業比較效益越來越差,而所謂“種養加一體”的循環生態模式沒有起來。從數據看,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2元,比2014年增長了8.9%,扣除了價格因素以后要下降一大半,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還有差不多3倍的差距。

在文化上,鄉村文化越來越缺價值性的內容。貴州農禾之家的負責人介紹,當年貴州苗寨什么事都唱歌,連解決家庭糾紛、鄰里糾紛都是唱著歌解決,但現在不少30歲的中年人都不會唱歌了。鄉村上千年延續的傳統習俗已有斷裂的可能。

中國鄉村的這些基本現狀,無論是人口、經濟、文化、習俗、社會都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危機。這個很嚴重的危機是和什么相關?是和大批人往城市走,少量人留在農村,農村的經濟越來越走向不生態、不環保。農村的治理則更多地走向了“代理型治理”,不再是原來家族、社區、互助型的這類治理,而是一種向上代理型的治理。

2008年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兩千萬農民工回到農村去,農村又起了一個“蓄水池”的作用,成為化解危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底。中國農村如果不能建設好,未來會出來什么樣的問題是可想而知的。

當前“三農”問題出現新變化

關于三農與三治是很有意思的話題。農業、農民、農村,“老三農”的問題,簡單說起來就是“農業要增產,農民要增收,農村要發展”,這是當時講的“老三農”問題。

但是現在“三農”問題有了新變化:首先,農業不存在增產問題了,農業是遇到安全問題。像毒大米、毒蔬菜等等。其次,農民增收,靠種糧食、靠種莊稼不行了。我覺得要靠綜合收益,跟農有關的收益要還給農民。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收益就是農產品的營銷,就是流通,另一個是農業的合作金融。農民要增收,是農民今天更主要的問題。再次,農村的發展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能不能可持續,靠什么可持續?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有一批人回到農村去。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一定是一個豐富的、多元的,不只是做農業的,讓一批中青年愿意回到農村來創業。

時代不同了,“新三農”問題比“老三農”問題要嚴峻多了?!袄先r”問題是直線,“新三農”問題是三角形、菱形,是很多不同的主體和要素結合成的復雜體。

十年前,農業稅被取消,村鄉兩級不能向農民直接攤派稅費了,這對當時的治理危機有一個顯著的緩解作用。當時由于村、鄉直接向農民收稅費,產生了很多的沖突事件,取消后是有緩解的,但是真正良性治理的社會生態沒有形成,反而導致了不收稅了,農民和行政體系就隔斷了,行政體系不能支配農民,反而造成了在鄉村這一級農民更加分散化。

“三農”是一個經濟基礎,“三治”是一個上層建筑,我們一定要讓“新三農”和“新三治”綁在一起,要讓農村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都能形成整體發展的模式。這就是我們要探索的所謂“三農就地現代化”的概念,“就地現代化”就是要保持鄉村的生態,同時在這里生活的人也有一個可持續的生活。

農業現代化有兩種思路

“三農”的現代化是實現第二次現代化必要的前提和條件。農業現代化兩種思路,一種就是資本擴張,規模化經營,土地全都交給大資本,小農就當雇工,然后機械化,雇工化的方式就讓中國農業現代化了,這是一種思路,占主流地位。我們講要城鎮化、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只要帶“化”沒有一個不跟這個相關。第二種思路,是通過農民的組織合作化組織起來,去實現農業的規?;?,這個規模化是生產可能不規模,但是服務是規?;模挥蟹盏囊幠;瘉戆研∞r和現代化連接起來,就是我們說能夠既容納經濟,又容納鄉村治理合起來的創新模式。

我認為,中國的農民一定是要走兼業化為主的路,收入是來自多方面的。今后的農村應該是這樣一個形態:生態維持多種種植、多元就業、多元收入來共同提高生活質量。農村就地現代化,我們提出來的就是農民要就地市民化,不要說進了城才叫市民,服務要就地公共化,要把農村的公共空間建設起來。如果能夠達到生態就地持續,服務就地公共化,這樣的農村就是城鄉等值。

三農改革的路徑探索,觀念上要摒棄掠奪資源,經濟和社會割裂,拼資源、拼環境的高投入、高消耗,這叫工業時代思維。如果是生態人文時代的思維,就是要建樹保護和回歸自然,經濟與社會融合,產和銷一體。新時代的特征一定不能把經濟效益和社會的效益切開,這個觀念的變革需要體制的變革,要把城鄉隔絕的體制、戶籍隔絕的體制、金融和商業流通這些隔絕的體制都要想辦法厘清,把它破除,要把所有割裂的體制朝著一個融合的,互相嵌入的這樣一個方式去走,要形成城鄉一體,生產、生活一體的新的模式。

供銷社綜合改革

要從基層推進

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探路,要從基層供銷社改革推進。為什么要找這個突破口?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雙軌運行不并行、不合作的問題。哪雙軌?一個是從各級政府到村干部,一個是農民合作組織。我們一定要找到一種模式,要做到雙軌能夠合作,能夠并行。

供銷社不是政府,但是人們都把它當準政府,因為縣以上的全是拿政府工資的,財政對縣以上的供銷社是給錢的,同時供銷社是一個經濟類的食品企業,所以供銷社這個身份“非驢非馬”,在經濟增長和發展過程當中,沒有解決它的身份問題。在2015年4月份發的改革文件里頭,明確說要把它建成中國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這是政府在去年提出的要求。

供銷社現在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底下是基層社,幾乎在全國三分之一的地方基層社沒有了。所以供銷社自己也是有危機感的,怎么改革,怎么重建基層,這個是他們很頭大的問題。經過多次討論,最后河北省供銷社委托我們出方案,決定在涉縣和內丘5個鄉鎮做新農協的試點,新農協就是新農村綜合發展合作協會。

內丘的試點是5個鄉鎮里最好的一個。這個試點啟動以后,我們就讓他們在不事前通知的情況下,考察蒲韓鄉村社區,私訪完了以后他們覺得非常好。新農協實行輔導員制,輔導員騎車下戶,把周圍的老百姓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在摸清楚的基礎上才能給他貸款,才能做消費品的供銷,還有老人服務等等。這個經驗他們學了以后,他們開始在六個試點村找了六個農民,下去發動其他各戶的農民,告訴他們這個新農協怎么好,為什么要加入新農協。我們要他們出了一個新農協的清單,有十幾項,能夠做經濟、社會、文化、老人的,也說明了我們有一些事情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這些事我們都可以做,用這樣一個方式去推動老百姓認識新農協。

今年1月,我們就搞了一些團購的活動,化肥團購、消費品團購,后來搞了種子的團購。我們又用農禾之家,專門教小孩子。到今年4月8日,新農協成立大會開了。到6月份,有33個村試點,到現在為止,入會的農戶已經達到了43.6%,有4500戶入戶了,6個試點村達到了93%,基本上也都入戶了。新農協不到一年,但是農民對于新農協的信任已經開始建立起來了。

新農協4月8日組織的全員選舉大會,選出了5名理事,3名監事,全是農民。按照我們設計的制度,選任和聘任分開,選任的農民是不拿工資的,聘任的相當于總經理,總干事要領導著經濟、社會、文化,要帶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職業的、專業的團隊,是鄉工,是要拿工資的。

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破解了基層社會深度改造的瓶頸。多年以來,基層供銷社與農民沒有太大關聯,現在把基層社改造成新農協,就成為了農民的合作組織。新農協把基層社整個的功能全部拉寬,拉成是經濟、社會、文化都可以做了。節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成本,開展的金融產品、團購服務、年貨、農資,這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農民不是光算經濟賬,給他們做兒童的服務他們也特別高興。這樣鄉村的治理機會,就開始發生了變化,農民自己開始提出想法,共同開始建設新農協。

這種模式的優勢可以說主題的兼容性很強,有效地整合各類資源,團體的規模性更大,有效地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成本,服務的涉及面更寬,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的能力,使得農民的主體地位提升了,獲得了農民的支持。

以經濟手段完成社會目標

應該說,新農協推動當中還有不少問題,新農協經營和自生長能力不夠,要靠供銷社給予支持。而供銷社系統的改革還不夠。此外,新農協的人才隊伍,雖然每個村現在都有組織員了,而且是農民,積極性也調動了,未來這些人怎么變成專業的、職業的鄉工隊伍,還有很大的距離。最后是新農協、農村治理和農業行業的治理,這個方面也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摸索。

最后,還想談下綜合農協三農改革的突破口。什么是新農協或者是綜合農協?我們說兼有經濟和社會功能,以經濟手段完成社會目標,而且是有農民民主治理的這樣的社會企業,它是兼有社團和企業兩類性質,目標是社會的,但是會用經濟的手段與企業的手段去實施。它是農民要增收、增權、增能,農業要可持續,農村要穩定發展和城鄉結合。它的功能有經濟的、有社會的、有文化的,有利于滿足三農領域第二次現代化的要求,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的共融,可以適應中國三農的特征,兼業化,中小農業為主,種植就業和收入的多元化。我們甚至覺得,通過一段的摸索,它基本具備互聯網時代模式的基本要素,就是O2O的基本要素,黏性的會員、大用戶群、線下多元的綜合的服務,還有供應鏈的閉環,和線上支付。

新農協完全有可能銜接三農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它不是單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多業統籌的,生產生活一體化在地和農戶和非農戶的都可以進入作為合作組織。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企業,是一個多目標的社會企業,它不是慈善社會公益組織,應該說是專業農、兼業農、職業農民的團體,它是接受委托,協助政府履行農業政策的基層單位。它不是行業協會,是依法建立,以鄉村、鄉鎮為地域,覆蓋全體農民的法定機構,履行以經濟性實現公益性的特殊社會經濟社團。

本文根據嘉賓8月28日在南都公眾論壇演講整理,有刪節。(整理:南都記者朱利輝)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農禾之家咨詢服務中心理事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都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正在播放最新AV一区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亚洲午夜福利一级无吗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