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郭振宗: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 作者:郭振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05 錄入:王惠敏 ]

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生成,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必然結果,同時更是主觀培育的能動結果,前者會產生一般趨勢性動能,而后者會產生倍增動能。因此,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既要順勢而為,有效釋放改革發展紅利、轉化蓄積勢能,也要厚植動能因子,深化改革、銳意創新、集成整合創造新動能,最大限度放大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乘數效應。

有效釋放和轉化農業農村改革發展蓄積勢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立足國情和當前,面向世界和未來,科學謀劃,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舉措,各地按照中央部署,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加快發展,使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發展勢能不斷蓄積,為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奠定了基礎、蓄積了能量。那么,應如何把這種長期蓄積的大量勢能轉化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第一,要順勢。所謂順勢,就是要厘清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堅持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堅定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要科學分析、正確認識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歷程和規律,全面總結、積極肯定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觀分析和積極面對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尤其要清醒認識到,我國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方面下功夫。農村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堅定信心和決心,直面問題,瞄準目標,堅持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不動搖,加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步伐,在方向性問題上決不犯顛覆性錯誤。

第二,要助勢。所謂助勢,就是要積極創造農業農村改革發展蓄積勢能轉化為新動能的有利條件,激發蓄積勢能轉化為新動能的活力和動力。要統一思想認識、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助勢。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關于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上來,澄清和糾正認識誤區和偏差,形成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共識,凝神聚氣,營造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濃厚氛圍。

首先,要增強農民獲得感、為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助勢。要把維護農民權益、增進農民利益、讓農民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作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收獲在農民兜里,滿意在農民心里,充分尊重和維護農民在農業結構性改革中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次,要為成功經驗引領、典型示范助勢。要深入挖掘和總結各地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第一個吃螃蟹”的典型,對于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和先進典型,積極創造條件加以推廣,充分發揮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再次,要為降低改革成本、防范改革風險助勢。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結構性改革涉及范圍之廣、內容之多、任務之巨前所未有,很多改革既無先例可循,也無國外經驗可供借鑒,尤其改革進入整體推進和攻堅期以及利益深度調整期,改革成本和風險勢必加大。因此,農村各項改革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鼓勵探索創新和先行先試,又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范,不斷總結經驗,糾正偏差,完善措施,把改革成本和風險降到最低。

最后,要為樹立底線思維、堅守改革發展底線助勢。要把堅持農業農村基礎地位、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安全、尊重農民意愿、維護和增進農民利益,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底線,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些底線要牢牢堅守,任何時候都不可觸碰和逾越。

積極創造新動能

創造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必須在改革創新、系統集成、整合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新動能。要全面深化城鄉二元體制制度、農村土地制度、經營制度、合作制度、集體資產產權制度、集體林權制度、金融制度及農業科技創新制度、支持保護制度、保險制度等改革,同時各項改革要統籌推進,相互銜接,互為促進,協同發力,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有效釋放和放大制度改革紅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新動能。

要系統推進結構調整,增進新動能。要全方位、多層次推進農業農村結構調整,包括以培育職業農民為基礎、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調整優化農業經營主體結構;以發展經濟合作為主要形式、以發展各類農民合作社為重點,調整優化農業組織結構;以區域農業資源優勢為基礎、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為依托,調整優化農業區域結構;以培育特色村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以推進城鄉三次產業融合為途徑,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以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為重點、以推進農業種植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為途徑,拓展和優化農業農村價值鏈結構;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以加快構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以樹立大資源、大市場理念為引導,以國內外資源優勢和市場供需為依據,調整優化農業資源利用和市場結構等,提升結構調整優化的系統性、融合性和協同性,集成增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要推行綠色生產和發展方式,涵養新動能。要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要加強農業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開展設施農業土壤改良,加快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等;要大力支持農村生活環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專項化治理行動,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等,增強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孕育涵養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要加快科技創新,創造新動能。一方面要通過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整合研發力量進行重點技術攻關、打造農業科技資源共享和研發平臺等,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和新品種培育,增加農業科技有效供給;另一方面要通過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方式、加強農業技術應用推廣的政策引導和扶持等,增加農業技術有效需求。從農業科技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發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進步,創造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要完善政策體系,催生新動能。完善農業農村政策體系、加大農業農村政策支持力度,既要注重政策“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政策“質”的提高,切實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政策體系設計上,要把頂層設計政策和鼓勵基層創新政策、把深化改革政策和促進發展政策、把“輸血”政策與“造血”政策、把改造動能存量政策與挖掘動能增量政策、把中央戰略性政策與地方特色性政策等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政策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在政策結構優化取向上,要注重長遠、強化基礎,補齊短板、突出重點、鼓勵創新、激發活力、催生動力,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經營主體、重點產業和產品等的支持,尤其要重點支持短缺、特色、高品質、高科技含量、綠色產業產品以及新產業新業態等的發展。通過政策體系完善、力度加大、務實高效,催生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2017年7月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