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玉:不是每個村都應該搞鄉村振興

[ 作者:張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05 錄入:王惠敏 ]

在第十三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上,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玉教授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可以引入分層次管理理論,精準識別每個村的發展層次,避免每個村都搞鄉村振興。

張玉強調,黨的“十九大”對鄉村振興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就要求要摒棄單維結構和碎片化治理,轉向整體性治理;從生產型、增量型的發展方式向供給型、質量型改進;從經濟發展總量的單一型目標轉向經濟供給,社會服務供給,文化資源供給等復合型發展目標。

為什么田園綜合體能夠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具體路徑?張玉認為,一是姓農為農,民眾受益;二是產業引領、三產融合;三是宜居宜業、三產統籌;四是因地制宜,特色創意;五是內生動力,可持續發展。這正好契合了鄉村振興所要求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制度安排的制度供給總量的要求。

“廣東自2014年開始實施”特色小鎮“建設,但現階段還未形成典型的田園綜合體。”張玉說,目前廣東田園綜合體實踐模式主要有四種,即梅州市豐順縣的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廣州市增城區的特色文化創意園;珠海市斗門區的近郊型農業觀光園區;廣州市從化區的農耕與農事體驗園區。

張玉表示,目前田園綜合體的創建中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發展定位上,以生產工業園區和旅游創意園區的單向功能,替代生產、生活和生態的有機融合,沒有統籌考慮宜居宜業的復合型要求;發展進程上,田園綜合體對周邊農業、農村主導產業帶動有限,只能作為產業間歇期的有效補充;發展目標上,過度依賴工商資本,商業性過濃,惠農性不足;在田園綜合體,當地農民只能通過打工的方式來園區工作,并不能分享田園綜合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價值鏈收益;發展后勁上,產業結構單一,田園綜合體需要大量建設資金和前期投入成本;農村田園綜合體的投入,絕大部分用于房地產項目的開發。由于主導產業市場化的程度不高,消費者不成熟,產業發展較為單一,后續發展乏力。

張玉認為,現階段大部分地方的“鄉村振興”都著眼于每個村振興,要引進公共管理學中的分層次管理理論,精細識別管理對象的發展層次,按不同的層次需要,找出投入要素與管理資源的高效結合方式和路徑,實現管理適配,減少因錯層管理造成的管理失效和資源浪費,促進產出最大化,管理效果優化。張玉指出,并不是每村都要搞“鄉村振興”。

“田園綜合體不僅是一個農業公園,應對園區土地經營進行中長期產業規劃,并發展現代化、規模化農業產業園區,以此作為打造田園綜合體的產業基礎。”張玉表示,田園綜合體應體現惠農特征,希望通過科研院所提供支撐,多平臺搭建,引進技術人才,提高服務水平。此外,田園綜合體的運營不能把農民排除在外,應通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吸引周邊的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進來,既可以在其中就業,還可以通過股權、租金等方式獲得收益,做到充分參與和受益,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農村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手机一区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一个色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日韩欧美制服二区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