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盤和林:鄉村振興需金融服務補好科技短板

[ 作者:盤和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3 錄入:王惠敏 ]

    近日,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事實上,解決當前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除了堅持傳統的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結合以外,還要特別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要解決金融不普惠的問題,主要還要靠金融科技,比如更便捷的移動支付、基于信用的網絡小貸、刷臉和生物識別等遠程核身技術等,這些可以說是農村金融短板中的短板。

  金融已經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農村的金融服務匱乏是造成農村落后于城市的最顯著“馬太效應”之一。落后地區、農村甚至被金融“吸血”,即資金配置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因此,鄉村振興必須補上農村金融這一短板。

  鄉村振興存在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有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第一,農業未來將整體呈現出規?;?、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種養結合的發展趨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大量涌現,其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亟待解決。第二,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有多方面的融資需求。第三,當前金融機構與精準扶貧脫貧相配套的普惠金融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尚無法有效滿足農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扶貧對象多樣化的需求,比如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和網點較少,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滲透率偏低等。

  實事求是地說,農村并不缺乏金融機構,各類商業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幾乎都設立了鄉鎮一級的服務機構或人員。金融服務匱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傳統的金融服務難以適應農村農業的需求特點,例如金融機構服務農村農業的成本高、難度大、利潤低、風險大。

  “以數字技術驅動”的新農村普惠金融正在克服傳統農村金融中的痛點,以更低的價格和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更有效地服務偏遠地區有金融需求的百姓。換句話來說,其為窮人提供了金融信貸的解決方案,使得邊緣借款人獲得金融服務。

  針對農村的數字普惠金融,應做到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解決農村金融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觸達偏遠山區傳統金融難以觸達到的用戶;二是用AI等大數據技術有效地甄別風險;三是以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于精準扶貧。

  金融科技對農村金融具有重大價值,金融科技創新被譽為是善世善民之舉是名至實歸。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到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而金融科技恰恰能暗合這個需求,因此要讓金融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必須補上金融科技短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加勒比色老久久综合网高清 | 亚洲水中色Av综合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