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對一個地區或一個系統的發展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縣委書記是縣域治理的“領頭雁”,是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把手”。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作為縣域治理的“一把手”,縣委書記對縣域政治生態建設的影響極為重要、非常直接。
必須強調的是,由“一把手”滋生的腐敗問題客觀存在。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查處的腐敗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這說明,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他再次強調這個問題:“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一把手違紀違法最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甚至造成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
2017年和2018年,筆者先后在江蘇就政治生態建設及縣域治理問題開展調研。調研發現,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抓好縣委書記這個“一把手”是加強縣域政治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諸多案例亦表明,縣委書記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風、擔當精神等綜合素養,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所在地區的政治生態風貌。其綜合素養過硬,縣域政治生態就會風清氣正。反之,政治生態就會遭受污染破壞。
縣委書記之所以對縣域政治生態建設發揮重要影響,同其崗位具有地位特殊作用大、總攬全局責任大、貼近基層影響大等特征密切相關。調研發現,縣委書記在干部選拔、重要工程、項目審批等方面具有重要決策權。在權力誘惑大而又缺乏有效監督制約的情況下,有的縣委書記便會恃權妄為。如果一個縣委書記用權任性、發生腐敗,不僅僅會破壞當地公共權力的正常運行,而且極易形成上行下效的不良習氣,影響波及整個縣域治理,給當地政治生態帶來嚴重影響。特別是有的縣委書記的理想信念發生扭曲,在人財物上大搞“一言堂”“一支筆”“拖沓敷衍”,久而久之就會帶壞班子,繼而對縣域政治生態產生巨大破壞。
在推動縣域政治生態建設過程中,在重視縣委書記這個關鍵“一把手”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更要著力從“科學配權、規范用權、有效監權”等方面進行引導規范。所謂科學配權,就是對權力結構進行科學配置,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減少崗位風險。比如,明確“三重一大”事項的具體內容,使縣委書記職權從模糊無限空間緊縮到具體明確的范圍。所謂規范用權,就是引導縣委書記按照法定規則規范行使權力。比如,明確縣委書記權力運行范圍及方式,使縣委書記的權力運行的每個環節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相互制約。所謂有效監權,就是對縣委書記的權力行使過程及結果實施有效監督制約。客觀而言,“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問題,依然是當前對縣委書記進行有效監督制約的難點問題。但這并不構成忽略這一監督體系的借口和理由,相反說明更應重視這些監督路徑,通過多種方式將其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約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旗文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