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水山:鄉村振興的十大發展新理念

[ 作者:李水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1-17 錄入:王惠敏 ]

1.首先解決農村居民的揪心事。實事求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實干興邦,這是體現延安精神的第一要務,也應該是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

農村居民十大煩心事和急難愁盼的事有哪些?不能只在辦公室冥思苦想、閉門造車,靠農村基層干部、學者們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總結出來。

比如,農村缺醫少藥,居民去城里擠破頭、看病難、看病貴是不是十大揪心事?怎么解決?能不能解決?你為當地鄉村解決十大件老百姓最揪心的事,哪怕一兩件,大家一定會非常感激和信任你,讓大家刮目相看,群眾威信、社會變遷,就是這么來的。

2.城鄉互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重中之重。無論理論探索還是實踐經驗,反復實證、驗證,無疑都是這一條,最為重要,不是之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有其可行性和實效性,能撥云見日,找到突破口,因為這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能牽一發動全身、綱舉目張。

從木桶原理看短板也是這個結論,幾十年來,新農村建設沒有停過,但是離億萬群眾的實際要求和期待還有不小距離,問題就在城鄉不能互動上,互動都艱難,怎么可能融合一體化?正如很多學者指出的那樣,人口資源,都是從鄉村向城市單向轉移流動,而反向流動就很困難,甚至不可能,困難說明有巨大阻力。人們常說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和房地產經濟捆綁在一起的特大城市化發展套路誘惑力實在太大,依然像巨大的水泵一樣不斷抽取農村的資源人口,尤其是年輕人的心。拿不出城鄉互動的實質性具體政策措施,說什么可能都成為紙上談兵、時過煙云的說說而已。

 3.因地制宜是鄉村振興的座右銘和行動指南。無論做什么事,動機都是好的,為什么經濟社會效果參差不齊、甚至千差萬別?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遵循因地制宜的指導原則和客觀規律。

適合種玉米的地方要求種水稻,適合種土豆的地方要求種玉米,都有可能失敗。這個地方絕大部分都是農業,農業基礎好,有優勢,就發展農業,這個地方適合發展企業,就發展企業,適合發展旅游業、特產養殖、加工業,都有所不同。

根據本地資源、人才、技術、地理、區位、交通等優勢,發揮特長,節省成本,提高質量,擴大銷售,增加利潤,都是因地制宜。出外打工、做護工保姆也是優勢。

有個大城市近郊一個鄉鎮村,成立護士學校,當地鄉鎮村有四千人上這個學校,有學歷班,也有培訓班,大醫院急需特需,供不應求,這個鄉鎮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護士護工鄉鎮,附近鄉鎮村的年輕人都聞訊趕來,中午大街上全是年輕人。

4.企業和學者參與是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

鄉村振興,有農村居民的真實需求,也有各級政府和學者的人文關懷,更有良心企業的自覺參與。如果,有項目款吸引的時候,企業和學者去幾天,打個照面,發布信息,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時過境遷、人去樓空。

鄉村振興,不是權宜之計和急功近利,是歷史使命和時代課題,只有成為學者和企業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就會持之以恒、持續發展、代代相傳,永不熄滅。學者參與是為了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為了給政府和企業更好的建議和指導。政府和企業參與,是為了改變鄉村落后面貌,讓農村居民過上好日子。政府號召,企事業單位帶動鄉村發展,硬性指派任務,下達指標,可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如果,通過立法,變成企事業單位的自覺行動,那是經濟規律和杠桿發揮了作用,因為在大城市市中心生存、運轉和發展成本與日俱增、難于維系,企事業單位就會自覺、主動到鄉鎮村立足和發展,必然帶動鄉村振興,這里有政府立法、規劃、布局和政策支持、資金扶持、激勵機制,發揮引領、組織、指導作用。加上學者建言、居民參與,都是積極因素,各自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相輔相成、相映生輝,發揮極致。

企事業單位,全身心的積極參與和投入,成為各級政府推動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成就。

5.科教文衛回歸鄉村,鄉村就能起死回生。

農村凋敝衰敗的現實,無一不是科教文衛事業單位離開農村,農村居民無一不是困惑于看病難、上學難、看戲難、看書難、學技術難,說明學校和老師、醫生和醫院、戲院書店、文化科技館,離開農村,離農村居民遠了。農村居民,為了看病,就得離開家,離開村子,到鄉鎮、到縣城、到市里,甚至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去省城或北上廣深超大城市,還要住宿、生活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花去很多錢,家庭生活變得很困難。

科教文衛資源如何回歸鄉村,還是非常緊迫的問題。市場化改革以后,科教文衛單位或個人追求更好的效益,離開了農村,但是社會效益需要他們回歸,鄉村振興需要他們回來,這不是又在強求城市資源人才像過去那樣靠行政命令推動上山下鄉群眾運動,而是建設大家共享的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和人才回歸相結合,用經濟發展規律和經濟杠桿調節,完全可以做到不勞民傷財、不興師動眾、不強人所難,而是自覺自愿和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阿里在杭州、寧波遠郊小城鎮開辦一所中小學或科技、職業學校、醫院、公司、商店、超市、文化館、展覽館、淘寶店、加工廠,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甚至大學者紛至沓來就業定居、生活,這個小鎮和杭州、寧波、義烏一樣遠近聞名,車水馬龍、繁花似錦、蒸蒸日上。美麗鄉村回來了。

6.年輕人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才有生命力。通過鄉村振興和小城鎮建設,去特大城市化弊,只停留在政府文件和號召,對年輕人沒有感召力,但是通過企事業單位的企業行為,即到小城鎮或中小城市招工和提供優惠條件,年輕人何樂而不為?

讓更多年輕人,去小城鎮、大公司、事業單位就業,在住房、看病、上學、購物、上班等日常生活上極為方便,生活舒適。

大家還沒有成家或即將結婚,就住上兩居室、三居室,購物、上學、看病、上班、坐車都很近,甚至走著去就可以,大家自愿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享盡天倫之樂,解決人口減少難題。

阿里、騰訊、華為等,從大企業開始,全國企事業單位去包一個中小城市或小城鎮輻射鄉村,在全國先試先行,推而廣之。全國鄉鎮也就三五萬,全國企事業單位五六萬個簡便易行,實施配套的優惠政策。

企事業單位自選地方,總部、新建公司、分公司、工廠、分廠都可以,交通便利、沒有污染、氣候適宜、高鐵沿線都可選,先執行的可優先選擇市郊發展,但不能都去超大城市市郊,蜂擁而至,應合理布局規劃,甘肅、黑龍江也有合理配置,要不然這些邊遠地區都成為鶴崗第二。

7.自我矯正和改進才能做得越來越好。

以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自我革命的思想理論,指導鄉村振興事業,實施規劃與方案,每做一件具體落實的時候,不管宗旨、政策、理論、操作、過程多么完美無缺,都要經過自我修復、矯正、改進和完善的過程,有制度性監督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偏差,立即糾正,發現卓有成效,繼續堅持推進,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這樣的鄉村振興,應該是廣大農村居民和人民群眾會衷心擁護和支持,就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凝聚力,一定會在全社會繼續發揚和光大而卓有成效。

 8.力戒形式主義,鄉村振興就少走彎路,農村就少一點折騰。 

形式主義根源還是官僚主義,而官僚主義不只是政府官員的錯誤,有的人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也犯這種錯誤,平時口口聲聲、夸夸其談,好像在仗義執言,但一旦政府要按照民意認真做一件實事,或去執行改進措施的時候,因涉及到自己的蠅頭小利,立即暴跳如雷、大打出手,這樣的人大有人在。學者、官員、居民、農民、青年學生,都有可能追求不涉及自己私利的表面文章、花架子,犯這種錯誤或有這種錯誤言行。

鄉村振興,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為群眾謀利益,執政為民,解決全國各地和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不能持續或太慢的問題,是代表絕大多數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廣泛的群眾和社會基礎。

追求各種花樣、表面文章的形式主義是與此相背離的行為,人民群眾早就看穿而大失所望、深惡痛絕,應該力戒、防范,還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宣傳教育,防范于未然,發現一起,糾正一起。鏟除好高騖遠、脫離實際、紙上談兵、夸夸其談、說而不做的形式主義工作作風和假大空的土壤。

9. 政府和居民、產學研合作,贏得雙贏和共贏。

政府和居民合作,官民一體、產學合作,雖老生常談,但要與時俱進、常談常新。各級政府制定本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和企業、大學、科研所、村民組織、農民合作社簽訂合同,內容一定要有的放矢,絕不能空洞無物,還要組織評估監督,不能無的放矢,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真抓實干,抓鐵有痕、久久為功,實現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

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不能把鄉村振興當作應景的科技下鄉任務,幾個人、去幾天、做幾件事、辦幾次培訓班、科普集會,照幾次相,就算完成項目任務,連老農民都會搖搖頭。

 10.全民參與,全國文明進步,更上一層樓。

就像城市化涉及到廣大農村,鄉村振興一定會涉及到廣大城市,關系到全國人民。鄉村振興和改革開放一樣,是國家文明工程,是推進全國的各項文明轉型升級更上一層樓的大事,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

唯有全民參與,才能發生根本性改變,鄉村振興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每個人做好各自能做好的事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每星期的新聞聯播就會有好消息、新消息,才能帶來新時代、新發展、新格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AV一在线不卡免费 | 亚洲少妇熟女精品专区 |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最精品国产手机在线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