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敏佳:鄉村地區狂犬病疫情反彈亟需構建全鏈條防控體系

[ 作者:劉敏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10-22 錄入:王惠敏 ]

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近乎100%。其防控不僅是公共衛生問題,更是基層治理能力的試金石。近年來,我國狂犬病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呈現上升態勢。以2024年為例,狂犬病總發病數(170例)高于2023年(131例),增長了約29.77%,2024年全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達143例,較2023年反彈12.60%。尤其是在我國部分鄉村地區,狂犬病死亡人數顯著增加,形勢不容樂觀。盡管我國在狂犬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來部分鄉村地區狂犬病相關數據反彈,暴露出防控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當前,狂犬病防控體系存在三大短板:群眾防護意識薄弱(迷信土方治療)、疫苗接種率低(部分地區不足50%)、體制機制松散(流浪犬管理缺位)。亟需政府牽頭,通過理念革新、科技賦能、機制重構三管齊下,構建“預防-處置-監測”全鏈條防控體系。

一、理念思路創新:三維理念革新與精準宣教

為有效防控狂犬病疫情,需樹立“三位一體”的科學理念,通過實施精準宣教,增強群眾科學防控意識。

第一,推行“預防-處置-監測”三位一體的科學理念。預防前移,將犬只免疫覆蓋率納入村干部考核中,目標設定為70%以上(WHO研究顯示,免疫率超70%可阻斷傳播鏈)。處置標準化,設立狂犬病暴露預防24小時規范化處置門診,嚴格執行“20%肥皂水沖洗15分鐘+免疫球蛋白+疫苗”流程。標準化的處置流程可以極大地提高暴露者的存活率也便于收集數據,進行疫情監測和防控效果評估。監測動態化,利用GIS技術繪制“狂犬病風險地圖”,實時追蹤高發區域與記錄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風險行為,如被狗咬傷的人數和情況。另外監控狂犬病疫苗的接種情況以確保高覆蓋率和及時接種。內蒙古通過病原學監測發現狐貍傳播鏈后,針對性實施野生動物免疫,家畜感染率下降。

第二,公眾教育“靶向突破”。實施“土方法辟謠”行動,針對農村“香灰止血”“草藥敷傷”等迷信土方治療誤區,制作短視頻通過微信群、抖音平臺傳播,曝光真實死亡案例。通過村級廣播、宣傳欄等方式揭露土方治療的危害性,如傷口感染風險增加、病毒擴散加速等,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識。推動鄉村中小學“一期一課”,鄉村地區的中小學每學期開設1節狂犬病預防課,以此來推動“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參與防控。具體實施行動可按照不同的學齡階段分層授課開展:小學階段,可通過動畫短片、卡通繪本閱讀等方式向學生介紹什么是狂犬病、如何避免被狗咬傷等基礎知識。初中階段,可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辯論等方式向學生科普疫苗重要性和流浪動物科學對待方式。高中階段,可通過專家講座、科研數據解讀、社會實踐等方式教授狂犬病病理機制、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

第三,權威渠道發聲。聯合疾控部門、醫院等機構、官方媒體、社交平臺發布權威指南。如:通過權威媒體發布科普文章,結合案例數據,警示公眾。地方政務平臺發布活動信息,利用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傳播傷口處理步驟及疫苗接種時效性知識。

二、方法手段創新:科技賦能與精準施策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國家管理與社會治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具,要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以科技賦能,實現數字化電子化管理,提高施政效能效率。開發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犬只免疫率和做好人類暴露后補救措施。

第一,實現從“紙質臺賬”到“遠程監測”的數字化管理。

芯片建檔、防疫可視,為每只犬植入電子芯片,關聯免疫記錄和飼養者信息,用戶可在手機端實時查詢。截至2021年9月30日,深圳已為15.6萬只系統登記犬只植入了電子芯片。官方政府可利用該數據庫了解免疫情況,實時發送信息或撥打電話給飼養者,及時發現情況并敦促飼養者帶犬只注射疫苗。網格哨兵、數據先知,基于大數據分析咬傷事件高頻時段(如夏季傍晚)、高發區域(如農貿市場),提前部署巡邏和宣傳資源,可以通過短信、APP推送預警信息至村(社區)網格員。網格員針對性前往高發地了解情況,實時為犬只進行動物疫苗接種。

第二,方法革新、多元協同。修訂《動物防疫法》,明確犬主責任,對未免疫犬只強制收容。在法律中規定養犬人具有到動物診療機構、動物疫病防控機構等為飼養犬接種狂犬病疫苗的責任;在法律中建議養犬人需加強犬管理,文明養犬并定期對犬舍、犬籠、玩具等進行清潔和消毒,及時清理犬的糞便和尿液,保持犬舍干燥、通風良好。建立村級防控員制度,采用勞務派遣方式為每村配備1名專職人員,負責犬只登記、免疫督促和疫情上報等工作。建立健全村級防控員培訓制度,加強法制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研究制定村級防控員管理辦法,完善工作考核機制和動態管理機制,考核評價結果與工資掛鉤。“紅黑榜”公示,針對狂犬病發病率高的地區,按月為考核周期,將犬只免疫率與人類疫苗接種率納入紅黑榜考核體系。行政村在一個月內達到規定標準的免疫率與接種率,納入“紅榜”,授予“文明養犬示范村”稱號。行政村在一個月內未達到規定標準,納入“黑榜”。

第三,疫苗技術革新與普及。推廣“2-1-1”免疫程序,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劑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劑次),第7、21天各注射1劑次,共注射4劑次。湖南省采用新一代人二倍體疫苗,接種次數從5針減至4針,依從性提升。狂犬病移動接種車下鄉,狂犬病多發于農村偏遠地區,地方居民距離接種衛生所較遠。移動移動狂犬病疫苗接種車經過規范改造和嚴格消毒后,成為了一個小型的疫苗接種工作室。讓疫苗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鄉民都能接種上疫苗。巴西通過此模式覆蓋偏遠地區,發病率下降30%。建議鄉鎮配備“流動接種隊”,結合集市、廟會等人流高峰開展集中免疫。

三、體制機制創新:破解“三不管”難題

創新體制機制是解決流浪犬管理缺位問題的關鍵方式,對提高狂犬病的防控效能、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深遠的影響。實現體制機制創新,破解政策變動沒人管、職能交叉不好管、邊界不清沒人管的難題。

第一,完善收容救助體系。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完善收容救助體系。建立標準化收容所、培育專業社會組織等。如金川區城市管理局在原來的犬只收容留檢所的基礎上新建了“金川區流浪動物保護中心”;北京“幸運土貓是一個TNR(絕育放歸)專項組織,其已經幫助了近千只流浪貓尋找到家庭。

第二,打破部門壁壘,完善監督考核體系。狂犬病防控應打破醫療、環保、公安等多部門分裂狀態,建立“聯防聯控專班”。鄉鎮層面成立的“狂犬病聯防聯控專班”建議由鎮長牽頭,衛生院、畜牧站、派出所協同,明確分工。將流浪犬治理納入監督考核指標,定期評估各部門的流浪犬管理工作,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有效提高流浪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大學生鄉村振興研究會理事長,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23級本科生;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5年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出国产乱子伦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中文字幕少妇偷人激情在线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