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決于理念更新

[ 作者:李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1-27 錄入:12 ]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路徑。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緊迫。從根本上說,發展方式轉變取決于發展理念更新。

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必須得到保障,但以政府為主導、粗放發展糧食生產的發展理念導致種地成本高、農產品價格高、農產品競爭力低和農業資源過度開發、化肥農藥農膜過量使用、農業生態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更新農業發展理念,轉為以市場為主導,追求要素投入精準化、農業生產集約化。同時,不再依靠發放補貼消除農業弱質性的負面影響,而是從規模適度化、種子優質化、工藝標準化、作業精準化和技術體系化入手,提高農業的競爭力、農產品的安全性和資源利用的永續性;以職業農民為主體,從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拓展農業功能入手增加農民收入,讓職業農民過上體面的生活。

當然,市場不能解決所有“三農”問題,更新農業發展理念的另一方面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的責任主要包括: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守住水土資源紅線;制定實施土地耕作強度和化學品投入標準,控制化肥農藥等投入,守住生態紅線和農產品安全底線。同時,還應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具有乘數效應、所有農戶都能共享的公共品;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提高國家生態安全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我國是一個人均農業資源相對稀缺的人口大國,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實現農產品供需平衡,減輕國內農業資源和環境壓力。

樹立以市場為主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農業發展理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就會更加清晰。一是發揮農地制度的積極影響。一個無效的農地制度是無法保障農業30多年穩定增長的。實踐證明,我國農地制度是有效的,其積極影響可概括為三個較為容易:農戶間的土地調換較為容易——我國蔬菜大棚整齊和規?;潭雀哂跂|亞其他經濟體;土地流轉較為容易——我國農地流轉明顯快于東亞其他經濟體;農地連片耕作較為容易——我國農地連片耕作的推進快于東亞其他經濟體。應利用好這三個較為容易,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地整理。二是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其中,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讓留在農村的農戶有條件擴大經營規模和進行土地整理,從而促進機械作業高效化和要素投入精準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三是培育職業農民。隨著經濟發展,超小規模農業走向衰敗,客觀上要求培育職業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職業農民是經營規模適度、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農民,廠商樂意同其合作,銀行樂意為其貸款,保險公司樂意替其保險。一旦職業農民成為農業經營主體,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就會形成。政府的責任是為職業農民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再具體到農業發展政策層面,也應體現以市場為主導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農業發展理念。比如,現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其目標是通過化解農業風險保障農民收入不下降。這一政策在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但在發展新階段,從優化資源配置和適應國際經貿規則的角度出發,政府在化解農業風險方面的責任應轉向提供公共品,以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主要包括:構建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農業氣象信息和農產品市場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發布體系,道路、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體系等。農民根據市場信號優化資源配置,追求收入最大化。這樣,更利于把有作為的政府、有效率的市場和有自我發展能力的職業農民的作用都充分發揮出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5年11月2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 | 久久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物视频 |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