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立凡:新型城鎮化關鍵在普及國民待遇

[ 作者:徐立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22 錄入:王惠敏 ]

19日,國家發改委介紹了2016年新型城鎮化重點任務。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透露,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但很多城市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要督促各地實施更寬松的落戶政策。此外,今年準備加快出臺設市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城鎮設置為城市,讓更多的產業的創業者到中小城市去。

根據國家統計局新發布的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與第六次全國普查時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6.2個百分點。但是,距離“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的目標仍相差較遠,未來5年需實現1億人在城鎮落戶,這是一個艱巨任務。之所以擬定這樣龐大的城鎮化目標,不僅是為了擴大消費內需,聚集經濟增長動能這一階段性目標,更在于新型城鎮化為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行公平正義、改變不合理的社會二元治理結構提供了渠道。

可以說,新型城鎮化具有復合型的戰略目標。除了挖掘潛在的經濟增長動能,為去庫存等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之外,能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普及化程度,能否縮小二元社會管理體制造成的鴻溝,更加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后者才是最核心的考核指標。如果醫療、教育、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普及率沒有顯著提升,除超大城市外其他城鎮的自由遷移沒有實現,賦權的居住證與賦權的戶口本之間落差依舊,那么戶改就不能說實現了預期目標,新型城鎮化就體現不出“新型”來。

這就要求,推動新型城鎮化不能僅設置一個達成率,還要在各個環節夯實制度設計。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新城市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條件。比如,持居住證人口與戶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如何拉近,具有分期賦權特征的持居住證人口符合什么條件能轉為戶籍人口,怎樣實現在特大城市以外的地區自由遷移,農村人口的原有權益如何保障、承接、轉移等等;另一方面,必須對公共服務均等化、居住證權益與戶口本權益差距是否縮小實施動態管理和考核。防止填平舊鴻溝,卻出現新鴻溝。

無疑,新型城鎮化背后的公共權利均等化目標,要求強有力的財政支持,這也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復合型戰略目標的最大障礙。地方愿意縣設市、鎮設市,以此創造提高行政級別的機會,但未必愿意、也未必有能力讓有限財政投入到越來越大的基本公共服務中。解決這一難題,關鍵在中央財政能否兜底,并合理分配央地財政。有專家建議,中央財政提供“基本待遇”,地方財政只需補貼其與“市民待遇”之間的差距,地方接納新移民的積極性就可大大提高,這是可以探索的路徑。

理順了央地關系,才可能普及“國民待遇”,新型城鎮化率才能接近復合目標。這是今后五年新型城鎮化必須闖過的關卡。

作者系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京華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 久久99精品亚洲热综合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