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金龍:農村發展不能忘了鄉愁

[ 作者:李金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27 錄入:王惠敏 ]

近年來,美麗鄉村、歷史文化名鎮等項目在各地快速推進,一批村鎮舊貌換新顏;但同時,“千村一面”“仿古村”等現象使鄉村風貌保護工作堪憂。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城市規劃系副教授張立帶領團隊對全國13個省份480個村開展了田野調查,涵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近郊村與遠郊村、民族村與傳統文化村等48個村落類型。(2月24日《半月談》)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麗鄉村、旅游鄉村、歷史文化鄉村等詞眼逐漸進入公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城里人愿意去鄉村旅游,因為在那里可以感受到祖輩的生活,體驗農村的味道。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擴張,不少承載著鄉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傳統村落,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很多地方的鄉村風貌正在遭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一些地方在農村發展過程中過于浮躁,只顧短期利益,忽略文化底蘊,搞一刀切式發展模式,于是就出現了“仿古建筑,小吃一條街”等“短平快”的面上政績。這種浮躁的發展觀,不僅使農村因過度開發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怪圈”。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村文化,更少不了鄉愁,這是農村發展的靈魂,也是中國文化的根脈所在。農村發展外貌的改變固然重要,但是農村發展不是簡單地蓋洋樓,修水泥路,不是搞出一堆帶著現代氣息的城市發展“復制品”。缺少“靈魂”和“里子”,鄉村發展終會淪為“空心菜”,缺乏內涵和傳承。農村發展應堅持特色,不忘鄉愁,堅守和傳承起農村文化,以文明、文化和歷史的視野發展和建設新農村。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精神,農村的發展也少不了對農村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如何將文化融入農村發展建設中,更好地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是一個考驗地方執政者智慧的難題,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政府作為主導部門,理應樹立起正確的農村發展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功成不必我在”的理念,用穩扎穩打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當然,在保護和傳承好農村文化的基礎上,也要敢于大膽創新,突破常規,找準鄉村發展的精神支點和落腳點,走出一條符合地方實際和特色的鄉村發展之道,讓“鄉魂”不丟,讓“鄉愁”不忘,讓農村文脈在時間的流淌和歲月的洗禮中得到延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