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成都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2018年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提出,著力農業與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促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將在6月底前制定出臺特色鎮(街區)建設總體方案。啟動建設特色鎮(街區)57個,打造AAA級旅游特色鎮(街區)4個。(4月11日 成都商報)
成都市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中,結合區域實際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出臺了行動計劃,以特色為品牌為鄉村振興構建了“路線圖”,值得借鑒。
鄉村振興需要系統規劃。黨的十九大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深改小組會議和一號文件進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撐,專家學者對鄉村振興的解讀和支招為實施者加油鼓勁,但是鄉村振興怎么辦、怎么干的問題并沒有在基層干部的思想中解決,大拆大建、照搬照抄、貪大求全和等靠要的思想并未根本上解決,因而需要各級依據中央的精神、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各具特色的行動計劃,為基層干部實施鄉村振興計劃定位提勁,避免鄉村產業和旅游發展的同質化問題,提升鄉村振興的活力。
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特色是鄉村振興的亮點,不僅是美、富、靚的標志,而且是持續吸引城鎮人力和群眾持續增收的底牌。因而鄉村振興在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中,依據地方獨特的自然風光、氣候特征和民族風情進行科學規劃,在提升基礎設施加強民居改造,在鞏固發展壯大傳統產業中培育新興產業,并以此為依托發展鄉村旅游,融入獨特的地方文化內涵,以創業帶動群眾拓寬增收渠道,以獨特的優勢吸引游客和城鎮企業、外出成功人士前來觀光、投資發展,以特色品牌實現區域經濟中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活力。
鄉村振興需要城鄉融合發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積累一套成熟的經驗和科技優勢,城市經濟發展的先進理念、創新的思維和寬闊的視野,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借鑒。因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各地自覺接受城市經濟的輻射,在解決怎么辦中探索怎么干的瓶頸,增強干部主動作為的責任擔當,對接城市市場,在落實20字方略中構建投資發展的洼地,吸引龍頭企業、在外成功人士下鄉或回鄉創業興業,加大農副產品的開發中,培育和提升鄉土人才的技術,為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助力,在農村變富變美中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鹽亭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