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汪義力:黃城河邊一個小村莊的治理困境——基于蘄春縣A村的觀察

[ 作者:汪義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2-24 錄入:朱燁 ]


村莊介紹:A村位于湖北省蘄春縣的東北部,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進、出村為一條約5米寬的水泥道路。全村占地面積5.2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確權耕地面積2002.5畝,水域面積360畝,土地資源稟賦較差,地塊零散耕作不便,農業生產效益較低,土地閑置撂荒普遍。總體來看,A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薄弱,自然資源貧瘠。據了解,該村集體總資產在260萬元左右,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的村民寥寥無幾,農業種植多以自給自足為主,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勞動力外出務工。大多數村民表示,種田種地不賺錢,投入遠大于產出;村干部抓經濟、謀發展的能力欠缺,帶領村民振興鄉村的本領不高。

一、“人”的問題

觀察1:近年來,隨著城鄉轉型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及其“候鳥”式遷移,農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青壯年人口比例不斷下降,精英人口寥寥無幾,使得留守的村民大多數是文化素質低、政治意識弱、參政能力不強的老弱婦孺,據了解,A村設有12個村民小組,316戶,共1218人,黨員46人。80%以上的年青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守人口多為老年、婦女、兒童。A村的“空心化和‘三留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外在表現是村子空了,本質上是人一茬一茬離開農村。”而且,大量通過教育輸送出去的優秀人才,回村成家立業者幾乎為零,有文化的青年人才把干事創業和安家落戶基本轉向城鎮。人口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將絕大部分正面效益集中到流入地和流動農民,但也不可避免地將消極的、負面效益拋留于流出地和留守農民。”如:A村唯一的民辦小學因師資力量缺乏而倒閉,唯一鄉村診所因專業人才匱乏而停業。與此同時,村干部隊伍的選人用人視野和空間受到嚴重限制,“村兩委”的選舉質量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毫無選拔之余地,選來選去仍為“老面孔”,“新鮮血液”極度匱乏,尤其是中青年人才,造成村干部隊伍建設后繼乏人、村干部崗位所托非人的局面,干部隊伍活力和戰斗力日漸枯竭,人才缺失已經成為A村的“硬傷”。

觀察2:A村村干部隊伍老齡化嚴重,文化基礎薄弱,知識更新不及時,思想觀念保守,缺乏帶領群眾自主謀發展的本領,思想、行動跟不上鄉村振興的發展形勢和需要,特別是在出現新情況、新矛盾時,干部隊伍能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第一線,是我們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貫徹者和實踐者,承擔著維護鄉村穩定、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等重要責任。村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好壞,事關基層民主制度運行的質量,事關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如果長期受到干部素質低、能力弱,班子青黃不接,后備力量難以補充等問題的限制和影響,勢必會對農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二、“利”的問題

觀察1:A村是一個思想落后、觀念保守、信息閉塞的傳統村莊,當地人的生活水平總體不高,但攀比心理強烈。如果一旦遇到與自身利益發生沖突的公共利益,大部分村民就會消極對待,如果與自己利益不相關,則以不關心、不參與的態度對待。例如,A村村屬河道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鄰村因采砂(非法與否,暫未調查)而破壞,草皮被鏟除,河床被“吸走”,造成堤壩存在坍塌隱患;此時,河道流經的村組的組長到各家各戶動員村民們一起去阻止采砂行為,大多數口頭答應,但最后到現場的寥寥無幾,僅三五人。事后了解,村民普遍認為,此事與自己無關,不想惹麻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大多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自己應該要承擔的權利和義務。村民中普遍存在兩種思想或價值觀:一是自私狹隘,不聞不問,對公共事業和公共利益缺乏關心和熱情;二是個人主義傾向嚴重,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對與自己不相關的集體利益選擇逃避,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這兩種思想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村民之間出現不和諧現象,形成相互對立的“派別”,相互之間形成沖突對立的“反對派”,甚至互相推諉扯皮;這種“派別”不僅基于個人利益,還建立在家族、宗族和人情觀之上。換言之,村民在參與公共事務時,除了受個人利益、個人意志的影響,還會從本族利益或“小集團”利益出發,而并非維護公共利益為目標。凡此種種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大大降低了基層治理效力,嚴重阻礙了基層民主政治健康發展。

觀察2:對于村干部來說,是否堅持正確的個人利益觀,是否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考驗。當然,村干部也是普通人,也是食人間煙火的,也有七情六欲,更有追求個人正當利益的權利。那么,村干部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又該如何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基層干部參與農村治理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農村基層工作,頭緒繁多,而“利益”統其關鍵,制其要害。雖說農村工作,本質在于密切聯系群眾,核心在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但無論是體現本質還是抓住核心,都繞不開“利益”二字。A村村干部追求個人利益是否超越底線,此處暫不作論述。但據了解,其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問題上,存在為私心所擾、為名利所累、為物欲所惑的現象,甚至過度追求個人利益,使得村民在心理和行為上都對村干部表現出信任度低、認同感弱。實踐證明,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個人、少數人立場上說話辦事,代表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個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的關鍵。維護群眾利益,方可贏得人心,凝聚力量;理順利益關系,才能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無論利益結構如何變動不居,利益現實如何紛繁復雜,村干部都應該明辨自身方位。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博士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中文字幕级片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午夜国产亚州视频在线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