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被動等待,不如努力拼搏。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中國的三農問題,之所以成為頑疾,是長期積累出來的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也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依靠大躍進式的被上樓、戶籍城鎮化,玩數字游戲,只會讓三農問題的解決,走向另一個不歸路。
前文通過對比中美兩國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的巨大差異,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所感受。這其中既涉及人口問題,也涉及耕地總量的問題。解決其中任何一項,都是漫長的過程。
從數學的角度分析,更清晰,更明了。如果把耕地總面積作為分子,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只能減少,很難增加。農業人口作為分母,是唯一可以讓人均耕地占有量增多的變量。也就是說,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農業人口有序轉移,是唯一的出路。
城市化率低,農村人口占比畸高,人均一點點耕地,無論種什么農作物,都解決不了增收問題,維持溫飽尚可。與此同時,居高不下的農業人口數量,國家投入資金被攤薄,成為杯水車薪。
城鄉居民人口結構失衡,是數十年的人為限制造成的后果,而城鎮化進程,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農業問題,解決不了農民問題,為什么還在助農路上折騰?
解決農民問題,既然需要漫長的過程,作為農民而言要做到心中有數,并努力參與其中。五哥感覺,農業雖然解決不了農民的根本性問題,但做好農業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處境,為農民問題的解決,贏得時間。
經常關注五哥文章的童鞋了解五哥的基本觀點:努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初級農產品商品化、農產品品牌化。五哥的結論,是基于農民在農業產業鏈中的地位,以及在整個產業中的利益分配等因素得出的。
長期以來,農民始終作為原料提供者,既對抗不了自然因素對生產的影響,也無力參與市場,分享更多收益。雙重打壓,嚴重制約了農民收入的提高,挫傷了農業生產積極性。
有人說,微博助農,能有什么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農民到底最缺少什么。農民缺資金,缺技術,缺渠道,這些都是現實,但都是表現。從農民發展的未來看,他們最缺少理念,缺少參與市場的能力和勇氣。哀莫過于心死,救人先就心,讓他們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樹立改變命運的勇氣。
零零散散,五哥寫了不少關于農業、農民的小文,表面了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在自己也想停下來的時候,有兄弟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激勵五哥繼續前行,在此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勵。
五哥小結
作為一個曾經的農民,對農民的不易有親身體會,如果自己的觀點能助力一些人,讓他們前行的道路上,少走一點彎路,避開一些坑,五哥就感覺非常知足了。九九歸一,堅持,終有回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博 五道溝有機農場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