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副加工產品的路何去何從
一直想說下農副加工產品-農民自己用初級農產品簡單加工的產品,這個跨越初級農產品又區別工業加工品。作為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不了市面,是新農人一大痛處。
現在城里人都喜歡吃原生態,農家純手工古法自制,因為原生態自然,農家人自己都吃,放心,安全。農副加工產品就是讓別人信任大于工業化加工,但是是市面要求嚴格,上平臺要求多,我們農副產品沒個身份不給上啊。首先平臺都要求qs質量安全認證,生產許可證,這就把一堆好產品卡死在門口。上個大平臺還要拿去當地質量監督局化驗檢測,多鬧心的事。
工業品輕松上架,添加劑不知道有多少,它們只要有個qs便簽哪都能去。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工業加工的食品就不好,畢竟也有些規范生產的。純手工古法自制農副加工產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食文化。如果制作流程工業化后,就是對我們傳統手藝流傳的一種挑戰,而且工業化、標準化之后的產品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以后年青一代只能通過電視或者網絡去追溯這些離我們遠去的古老技藝。我們現在新農人需要做的就是打破僵局,把這些傳統的農副加工產品推廣出去,鼓勵傳統工藝人將這些古老手藝傳承下去。
農副加工產品流通首先需要給自己打上標簽,至少在市場流通需要辦理一個食品流通許可證,規范化運營。現在只需辦理一個個體工商戶即可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這個比較容易。然后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掛靠工廠標準qs認證,前提需要你的農副加工產品健康,衛生要保證。這樣就可以讓我們農副加工產品走上正軌道路。不過那個掛靠工廠qs標準認證,我不鼓勵去做,畢竟風險在那里,不出事還好出事就涉及到經濟糾紛了。
有了以上的食品流通之后其實上很多平臺就可以作為初級農產品進行流通了。如果流通證件有了,那剩下怎么市場開拓了。昨天有個朋友跟我聊天,他說:老師,你辣醬賣的怎樣?我之前也賣過,不怎么賣得出去。我說:還可以呀。給我看看你的產品。他發了如下一張圖片給我,
這個碗里的是不是很可口,北方的朋友應該都挺愛的。然后他發了個包裝給我:
看到這這個圖是不是不忍直視了,我不知道他是這么大包在賣還是有其他包裝。如果這樣一大包在賣,估計沒有人有食欲也沒人會去購買了。
然后再看了例子:我這邊農戶做的枇杷膏,
然后包裝是:
大家說是不是很有食欲,即使你不怎么想吃,但是你看到這個包裝是不是很喜歡,把包裝買回去當擺設也不錯呀。
農副加工產品跟農產品是一樣的,需要包裝,然后慢慢品牌化去做,自然我們的身價就高了。前幾天頭條上有個討論瓶裝礦泉水相對農產品價格高很多的事,其實也就是礦泉水品牌化,包裝上去了。不然市區一噸水才4塊錢,相比一斤糧食肯定水便宜很多。道理是一樣的。
推廣農副加工產品,需要有證上崗,才能規范進入市場,需要會包裝,才有市場吸引力,然后才是推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呦磚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