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說,世界不是平的。從世界范圍來看,山峰正變得越來越高。以大倫敦都市圈為例,其GDP總量合人民幣為3 .4萬億元,約占英國17 .7%。事實上,全球經濟都集中在20多個超大都市圈,與發展靠前的國家經濟總量相當。大都市圈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也是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今年1-5月,東莞成交量2倍于深圳,惠州6倍于深圳,這就是都市圈效應。而軌道交通的預期會使得都市圈同城效應更加明顯。今年,莞惠房價分別上漲33%和20%,開始全面補漲。由此可以看出,深圳的外溢發展,包括以華為布局松山湖為代表的深莞惠一體化已經不是預期,而是現實。在這種背景下,房價的山峰越來越高。中國未來的發展引擎不是小城鎮化,而是都市圈,這就是為什么莞惠房價上漲的原因。
陳勁松說,城市的本質,是財富的增長源泉。當一切越來越具有流動性時,城市的角色定位越來越重要。因此,用所謂一二三四線城市來劃分城市已經過時了。而以總部城市、創新中心、商貿中心、模塊生產中心、休閑中心這些定位來觀察,珠三角要比長三角更具潛力。
深圳房價為何飆漲?
在陳勁松看來,用市場開放度、財富密集度、產業聚集度三個指標來判斷,不同的城市類型決定了人和財富的來源完全不同。
對于總部城市和創新中心而言,世界性資本、本外地資本、當地高收入階層等因素造就了有別于其它城市的強勁需求,在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體現為房價的極具膨脹。根據城市類型的不同,房地產市場已經分化為國際型市場和本地化市場,國際型市場的房價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上漲,而本地化市場的房價則相對穩定,有時還會下跌。總部城市以及創新中心,房價和本地人的收入越來越脫鉤,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深圳房價的表現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陳勁松說,我們看到,5年前的2011年,深圳90%的房子是300萬元以下,2016年300萬以下不到28%,而300萬元至800萬元的房子增加到了57%,1000萬元以上的住宅則從2%上升到了10%以上。房價大漲之所以還沒有損害到深圳的核心競爭力,原因之一是莞惠的存在,二是城中村的存在。未來,莞惠對于深圳白領購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軌道將改變城市
陳勁松認為,無論總部城市還是創新中心,房價逐步脫離普通階層的收入水平。對于白領而言,他們或長久租房,或流向交通便捷的其它城市。在一線城市中,北上深的上車盤價格分別為290萬、285萬和300萬,以300萬為例,需要首付90萬元和月供1 . 1萬元(月供30年)。而東莞和惠州臨深地區的上車盤分別為90萬元和65萬元。未來,白領要沿著軌道上班和回家。如果說高鐵改變中國,軌道將改變城市。深圳人將在整個珠三角大范圍內展開產業互動和人員交流。
大都市圈:未來的國家競爭力高地
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都市圈內經濟和社會活動活躍,各城市間功能互補性強,是所屬國家和地區的創新中心和競爭力高地。
城鎮化演進的結果
作為城市化和城市群發展到成熟階段的一種空間組織形式,都市圈具備了資源利用集約、集聚效應明顯、經濟與創新活躍等特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認為,大都市圈的繁榮對一個國家乃至民族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大都市圈聚集與組織的要求超出了單一城市人口、產業、社會活動、環境保護、治理社會的范疇,而體現為不同規模、不同特點、不同功能的若干城市的互聯互通互融。因此,相較于單個城市,都市圈能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和優化各類資源,較大程度地緩解單一城市因人口、資源、人類活動等因素過度聚集而產生的各種城市病。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五大世界級都市圈是紐約都市圈、倫敦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它們已經成為當地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最富有競爭力的地區,是所在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樞紐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高效交通提供保障
從全球大都市圈的發展歷程來看,安全、快捷、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無一不為城市間高效、有序的產業分工體系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倫敦都市圈與東京都市圈為例,在其先期規劃中,交通與土地利用實現了完全一體化,即在軌道交通系統的基礎上構建了立體的步行系統,交通規劃直接服務于用地。
中國房地產未來機遇在城市圈,而不再一線城市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主席黎明楷表示,在未來,講機遇不能老是說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一方面成本很高,利潤很低。黎明楷認為,基本上看城市群的布局來說,不止是核心城市,包括周邊其實還有機會。
黎明楷談城市群的發展其實有幾個階段,
第一,人口流入一些核心的城市。城市出來了慢慢吸引周邊的人口流進這個城市。第二,城市本身因為人口流入,生活需求比較高,變成有一些人沒辦法,往外流,慢慢帶動大城市的郊區發展,還可以延伸到其他的城市。第三,開始慢慢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就是它不止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核心城市還帶動了周邊的幾塊。第四,外溢效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愛微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